黃頭役笑道:“曾相公大喜啊,浙江胡部堂派人來為曾相公慶功,賞賜了大量財物,曾相公趕緊回去吧。”
曾漁早就從林知府處知道胡宗憲要為他向朝廷請旌賞之事,只是沒想到報喜使者會來得這麼快,當即與兄長、姐夫一行匆匆趕回北門外宅子,只見大門前聚了黑壓壓聚了數百民眾,鼓吹聲、喧鬧聲洋洋沸沸。
黃頭役搶步向前高聲道:“曾相公回來了,曾相公回來了——各位父老鄉親,讓一讓,讓一讓。”
圍觀人群讓開一條道,曾漁一行進到宅子裡,天井邊那一幫子吹鼓手見正主到了,愈發吹打得賣力,廳廊上立著一位典簿、一位武官和六名軍士,還有幾隻披紅掛綵的大箱子醒目地擺在廳堂正中——
那名武官是戚繼光的親隨,認得曾漁,見曾漁進門,趕緊趨下行禮,那典簿也來見禮,宣讀總督衙門對曾漁的嘉獎文書,賞銀八百兩、寶鈔三千貫、錦緞一百匹,另外還要追封曾漁祖父、父親七品散官官職和曾漁嫡母、生母的孺人誥命,待廣信府禮房核實名字後上報,就會有敕命下達——
擁在大門外看熱鬧的數百民眾口口相傳,聽說杭州胡部堂賞曾漁這麼多銀子、寶鈔、錦緞,都是“噝噝”吸氣、“嘖嘖”連聲,八百兩銀子哪,田舍翁辛苦一輩子也積攢不到這些銀子啊;待聽說還要追封曾漁祖父、父親為散官,母親都要有誥命,這些鄉鄰更是驚羨不已,很多富翁巨賈為了博一散職光宗耀祖,在朝廷荒年賑災時納粟千石也不過只得一七品散官,曾漁這下子功名利祿全得到了。
眾鄉民驚歎羨慕聲未止,鼓樂聲又起,廣信府的獎賞又到了,知府林光祖親自登門來賀,以府衙的名義獎賞曾漁白銀二百兩、白米八十石、涇縣宣紙一百刀——
對於圍觀的鄉民來說,杭州的胡部堂雖然官大,但還是不如親眼可見的府尊大人這麼威風逼人啊,連府尊大老爺都親自登門到賀,並賞賜這許銀錢米糧,鄉民們這時對曾漁已經不是羨慕了,而是敬畏。
這時已經是午時,曾漁請林知府在宅子裡用飯,林知府反而邀曾漁到府衙廨舍赴宴,說已備好酒席,一併宴請胡部堂使者。
曾漁隨林知府一行進城入府衙用餐,宴罷曾漁告辭,林知府笑問:“曾生,何日動身去龍虎山提親?”
曾漁答道:“稟府尊,學生明日一早就動身,先趕到鷹潭坊見我表兄鄭生,再一道拜訪周知縣。”
林知府點頭道:“周知縣那邊本府已去信請他關照,你只管去就是,這個媒人他是欣然願往的。”又感嘆道:“胡部堂的獎賞真如及時雨啊,你曾家如今也是縉紳人家了,朝廷敕命很快就會下的。”
曾漁明白林知府的意思,就是說這樣一來他曾家的地位明顯提高,雖然面對龍虎山大真人府依舊是門不當戶不對,不過也不會過於懸殊卑微了。
林知府又問曾漁明日去貴溪是否需要舟船車馬相助,曾漁謝過林知府,表示自己僱船前去就行。
曾漁回到北門外宅子時日頭西斜,約莫是申初時分,門前竟還有人在看熱鬧,廳堂上坐著幾位秀才朋友,都是聞訊前來致賀的,曾漁周旋了一番,這才進去見母親——
曾母周氏喜得淚花閃閃,兒子進學不足一年,竟然就能為母親掙得孺人誥命,這可是進士知縣才有的榮耀,這讓年幼被拐、身世可憐的曾母周氏怎不感而泣下,只是高興的事實在太多,明日兒子就要去向大真人府的小姐提親,她要張羅著,貓撲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