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無論別人對你說什麼,一切都要根據國家的條件跟著民意去走。”
“這樣哪怕有人造反,人民都會擁戴你。”
楚莊王點點頭,懂了。
當年的若敖氏之亂,楚莊王就懂了。
當時他們造反,沒有一個人願意加入他們,作亂的都是若敖氏一族。
除了魯國改革之外,還發生了另一件事情。
晉國對戰楚國大敗之後,晉襄公深知自己晉國不再是楚國的敵手,因此放出訊息。
白苟聖不在楚國,被晉國的仙人給滅了。
這訊息是晉國發出來的,再加上最近晉國頻頻攻擊楚國,人們一聽就信了。
眾位國家大喜,他們之所以坐視楚國強大,變成中原霸主,就是因為楚國有仙人在。
如今仙人不在了,他們開始謀劃攻楚計劃。
他們還沒攻打楚國,晉國跟齊國先打起來了。
當時情況是這樣的,魯國改革後國力日漸壯大,他的鄰居齊國一看,好傢伙,我剛坐視楚國強大,怎能讓你再強大?
然後派兵攻打魯國。
魯國還沒發展起來,就被胖揍了一頓,無奈只好求助晉國。
晉國暴怒,“好傢伙,你敢打我小弟?”
“我就打你老大。”
因此齊國跟晉國在鞌(今濟南長清大戰一場,史稱鞌之戰或鞍之戰。
最終晉國大勝。
晉國雖然不及楚國那般強大,但好歹也是天下第二。
聯合魯國之後,把齊國一頓胖揍。
齊國兵敗如山倒,退守邊疆,不敢再犯。
雙方此次大戰,各自損失慘重。
齊國更加重一些,故此大敗。
晉國跟齊國算是結下了樑子,齊國國君齊頃公恨不得把晉襄公生撕了,再啖其肉,飲其血,抽其筋,挫骨揚灰。
晉國卻不一樣,趙盾稟報晉襄公道:“大王,此攻打齊國,只是為了救魯。”
“現在我們不該恨魯,也不該跟魯結仇。”
“反而是要聯合諸國,一同伐楚。”
周襄王年紀還小,並不知道該如何,但為人君王,總不能像個小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