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就走了,他也是總住院,急會診必須優先,但其實還是有本組的手術要上,本科室的病歷要閱,本病房的病人要管。
時間並不多。
“你是骨科的總住院吧?門診的劉醫師喊你來看看這個片子,剛出來的。病人腳很腫,動不了。”綠色衣服的護士走到陸成面前,快速地說完,就對著那護士站的電腦一指。
平片、CT、核磁等檢查洗印出來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所以每個醫院都會有獨立的閱片系統,只要檢查一完成,就能夠電腦進行閱片。
不過這種閱片都多用於急診病人,就是為了能夠讓醫生第一時間瞭解病情。攫欝攫欝
如果是門診或是不那麼急的情況下,一般的醫生也沒那個時間去調閱片子來看,畢竟那要從很多歌層面中找到最適合找出問題的那一個層面,一天的門診和病房裡的病人大幾十個。
累死去。
護士只是喊陸成總住院,一是對骨科的醫生系統不怎麼熟,二也是為了免去客套。
她一天要分管的急診病人至少十幾個,每個病人甚至來三四個會診的醫生,如果每個醫生都客套一下,她也會累死。久而久之,就都用總住院、老師和醫生來替代。
倒不是對陸成不尊重。
“好,我先看看。”陸成立刻跟上。巘戅巘戅
來到電腦前一看,一張平片就讀取了出來。
髖關節後脫位,再看年齡,54歲,男性。
這是很適合急診手法復位的病人,但是,陸成並不會犯經驗性和欲操作性錯誤。
骨科的魅力之一還在手法復位,有很多進院非常痛苦的病人,可能透過手法,就能夠讓病人的痛苦立刻減輕,甚至躺著進院,過十幾分鍾走著出去的都有。
但是,經驗性的錯誤,是絕對不能犯的。
比如這個病人,平片上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教科書一樣的髖關節後脫位。
如果簡單地就進行手法復位了進去,假如有平片照不出來的坐骨骨折或是髂骨骨折,那可能就會延誤病人的診治最佳時機。
必須再次調閱出來CT的結果!
骨科的影像學檢查分三類:
平片看骨折大體、CT看骨折細節,核磁看軟組織和韌帶。各司其職,無法替代!
無法替代!
這四個字有很多老前輩都以血和淚的教訓為後人上過課。
不過好在,陸成翻閱了CT的所有層面,都並未找到骨折的徵象,他看完就問:“病人現在的意識怎麼樣?”
“有頭疼、胸疼和腹部疼痛嗎?”
“沒有的話我直接列印一個髖關節脫位手法復位手術的模板,送手術室。”
手法復位也是手術之一,是一種可能有創的操作,絕對不是醫生捏一下這麼簡單,所以必須要病人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