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微微點了點頭,讓趙禹說下去。
“這只是應急之作,不是最佳方案。”
接下來,趙禹詳細說了一下。
最開始,他主要拿現有槍彈做文章,主要是改進彈頭。
顯然,效果很不明顯。
受初始設計限制,即便是7.62毫米口徑的NATO槍彈,只是改進彈頭,效能的提高幅度也很有限。
至於5.56毫米口徑的NATO槍彈,改進餘地更小。
理論上,採用液體發射藥的埋頭彈最理想。
只是,液體發射藥不夠成熟,很多技術上的問題沒有解決,短期內沒有實現規模化應用的可能性。
次優選擇是採用普通發射藥的埋頭彈。
技術上的問題基本上不存在,量產工藝也能得到解決,問題出在配套槍械上,即採用埋頭彈必須重新設計槍械。
哪怕人手充足,資金充裕,設計一種全新的槍械也需要數年時間。
受此限制,趙禹只能採用最直接的辦法,也就是透過增加發射藥,加大彈頭質量來提高槍彈效能。
這麼做最大的好處,其實就是能夠利用現有槍械進行改造。
即便設計一種新的槍械,因為自動原理沒變,其他方面可以借鑑現有槍械,所以幾個月就能完成。
“當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計不同型別的彈頭。比如,用次口徑鎢合金彈芯代替鋼質彈芯,預計能夠把穿甲效能提高百分之五十。如果對彈頭的外形做一些調整,能大幅度改善彈道效能。採用半披甲鉛包裹鋼芯結構,對人員的殺傷效果能提高一倍以上,達到達姆彈的水準。”
“問題?”
“標準。”趙禹嘆了口氣,說道,“這是一種全新的槍彈,與現有槍彈完全不同,肯定不會被西方國家的軍隊採用。即便在民用市場上推廣,效果也不會很好,畢竟有太多類似的槍彈。”
王棟微微點了點頭,表示明白趙禹的意思。
“其實,這正是我們應該抓住機會的關鍵原因。”瑟琳娜在這個時候說道,“雖然我們不會指望這種槍彈能夠被美國、或者其他哪個國家的軍隊採用,但是能讓沙烏地阿拉伯的特種部隊採用,廣告意義非同凡響。”
“或許能一炮而紅。”趙禹補充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