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來看,這將決定H&K與FN公司的存亡。
很簡單,歐洲就那麼大,最多隻能供養一家頂級槍械生產商,其他的都會因為沒有足夠的市場而邊緣化。
問題是,在這場競爭中,H&K不但沒佔到先機,在很多方面還不如FN。
比如SCAR已被十多個國家的特種部隊採用,HK416只有幾個國家採購,銷量僅為前者的五分之一。
更何況,前不久還爆出G36存在嚴重質量缺陷的醜聞。
如果在這裡敗給FN,那麼H&K的好日子恐怕就到頭了。
只是一家企業,還沒什麼,可是H&K的身後是德國集團控股公司,而該公司股東全是德國巨頭。
換個角度,這也是FN參與第二輪競標的原因所在。
如果就此放棄,FN將錯過發展壯大的機會,由此喪失跟H&K分庭抗禮的能力,最終像伯萊塔那樣邊緣化。
跟FN合作的是一家叫“三色旗”的法國安保公司。
按照尼古拉斯提供的情報,“三色旗”與法國情報機構關係密切,成員全來自法國外籍軍團,核心骨幹來自法軍特種部隊。
與其他安保公司一樣,“三色旗”的主要使命就是維護法國利益。
顯然,這也符合FN與Nexter公司的關係。
從這一點看,法國同樣不希望由德國集團控股公司把持的H&K一家獨大,壟斷歐洲的槍械市場。
雖然法國有幾家槍械類軍火公司,比如生產FAMAS的GIAT集團的聖艾蒂安兵工廠,但是在主流市場上,法國企業完全可以忽略,而且這些法國兵工廠在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幾乎為零。
別的不說,除了法國,哪個國家採購了FAMAS步槍?
從實力與影響力上看,在整個歐洲,甚至在全球範圍內,能與H&K分庭抗禮的,也就只有FN。
本國企業是扶不起的阿斗,也只能支援他國企業。
此外,比利時是小國,哪怕FN稱霸歐洲槍械市場,對法國也沒多大影響,更不會有什麼威脅。
在實力上,“三色旗”與“德意志製造”旗鼓相當,只能算二流安保公司。
派出一支三十人的隊伍,已經是“三色旗”的極限了。
會議室內,包括穆沙拉夫與丘爾金在內,二十八名參與行動的人員已經等了一陣,等的就是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