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沒有BAE系統公司參與,法德無法獲得理想的航空發動機。
要知道,在全球範圍內,能提供推重比超過10的大推力軍用航空發動機的企業總共只有三家,即美國的通用電氣、加拿大的普惠與英國的羅爾斯羅伊斯,法國企業只能生產中等推力軍用航空發動機,也就是用在“陣風”戰鬥機上的M88,德國等其他歐洲國家沒有生產軍用航空發動機的能力。
M88算不上先進,在“陣風”上也只是勉強夠用。
因為羅爾斯羅伊斯由BAE系統公司控股,所以在BAE系統公司退出之後,法德無法在歐洲獲得可用的發動機。
從GE,也就是通用電氣購買?
顯然,為了推銷F35戰鬥機,美國聯邦當局未必會准許GE出口高效能軍用發動機。
找P?
普惠公司早已開始轉型,主要生產大函道比的民用發動機,而且BAE系統公司是P的大股東。
顯然,沒有BAE系統公司參與,法德軍火企業就別想製造先進戰鬥機。
到時候,德國、義大利與西班牙肯定會採購更多的F35A,而法國要麼屈服,要麼繼續使用“陣風”。
因為參與了F35戰鬥機的研製工作,還是英國購買的F35B的組裝承包商,承擔了很多子系統的生產工作,所以就算沒有研製第五代戰鬥機,BAE系統公司也能從F35專案中賺到足夠的利潤。
至於法德等歐洲大陸國家的軍火企業,能分到點殘湯剩水就不錯了。
當然,在美軍的OIC專案也是如此。
英國脫歐之前,BAE系統公司對OIC專案的熱情度不是很高,當時只是因美國企業的邀請,加入了競標團隊。
更重要的是,OIC專案在啟動的時候,採用的是現役標準口徑彈藥。
現在,涉及到北約集團第三代標準口徑彈藥,那就不一樣了。
如果只是OIC專案,BAE系統公司未必看得起眼,畢竟美軍的訂單帶來的利潤不會多到哪裡去。
把整個北約集團算上,而且會對今後幾十年的軍械市場產生影響,那就不得了。
從勞倫斯的角度出發,哪怕無法贏得OIC專案,也不能讓德國控股集團的H&K公司主宰北約的槍械彈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