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賽因沒有坐等,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了部署。
在這個時候,經驗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雖然陸軍司令部與貝託基地都沒說清楚,但是按照侯賽因少校的理解,後方沒讓他們撤下去,是在為反擊做準備。
等巴軍展開反擊,肯定要人在前線提供火力引導。
特種兵比邊防官兵更適合執行引導任務。
其實,這也是陸軍司令部派特種部隊過來的原因。
徵求了穆沙拉夫的意見之後,侯賽因少校讓四個小隊的官兵立即出發,爭取在天亮前趕到另外四座哨所。
不是去救援哨所的邊防官兵,是去偵察敵情。
巴軍為什麼修建了五座哨所?
因為五座哨所才能覆蓋整個山谷,少一座都不行。
在巴軍特種兵部署就位之後,只要印軍炮兵還在山谷裡面,那麼不管藏在哪裡都會被發現。
由特種兵提供引導,巴軍炮兵將所向披靡。
不到半個小時,四個小隊的特種兵先後出發了。
沒有太多語言,甚至沒有話別。
對這些巴基斯坦軍人來說,戰爭已經打響,哪怕在外界看來,這最多隻算得上是一場邊境衝突。
不止是為了保衛祖國,更是為了捍衛榮譽。
侯賽因少校沒有離開,一同留下來的還有幾名特種兵,他們的任務是在這座哨所監視山谷裡的印軍。
按照王棟的吩咐,謝初越等人也做好了戰鬥準備。
使用的不是槍械,而是一臺鐳射測距儀與一套衛星定位裝置。
這臺美軍特種部隊專用的鐳射測距儀,理論上的工作距離可達二十千米,不過受到天氣等因素影響,一般只有十千米。
當然,足夠覆蓋整條河谷。
衛星定位裝置也來自美國,不過汪昊天做了改動,如果GPS訊號受到干擾,可以使用華夏的北斗訊號。
隨後,大家都忙碌了起來。
主要是測量選種的參照物,確定方位與高度,在戰鬥的時候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確定打擊區域的準確座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