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翼龍”2,主要是向美國當局施壓,批准向沙特出售MQ9。
此外,在此之前,沙特從華夏購買的最先進的武器是PLZ45自行榴彈炮,與無人機扯不上關係。
如果不是巴基斯坦採購了一批華夏的無人機,給出很高的評價,沙特也不會想到從華夏採購無人機。
試用下來,沙特軍方對“翼龍”2的態度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便宜不是問題,關鍵是“翼龍”2的表現極為搶眼,不但符合沙特軍方的要求,在很多方面還超過了MQ9。
更重要的是,華夏沒有限制“翼龍”2的用途。
如果採購MQ9,在什麼時候使用,用來做什麼還要向美國請示,不然只能停在地面當擺設。
正是如此,才有了沙特從華夏購買“翼龍”2生產線的事情。
對此,美國的反應極為強烈。
幾個月後,美國總統就去了利雅得,跟沙特當局簽署了總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的軍售合同。
也就是這個時候,美國當局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
在美國總統結束對利雅得的訪問後,沙特就以“同情恐怖主義”等莫須有的名義,聯合阿聯酋、阿曼與巴林等海灣國家,以及埃及、蘇丹、馬爾地夫等友好國家,一同向卡達發難。
毫無疑問,在此之前,沙特肯定徵求了美國的意見。
哪怕美國沒有明確表示支援,也肯定默許了沙特的行為,不然沙特絕不會貿然拿同為海灣組織成員的卡達開刀。
可惜的是,事態的發展與沙特當局預料的並不一樣。
事發之後,美國總統就以調停的名義,派特使去卡達。
只是,在拿到卡達的軍火訂單,也可以說成是保護費之後,美國就擺出了一副保持中立的模樣。
顯然,美國利用了沙特與卡達,準確說是在藉此教訓沙特。
目的也很簡單,要沙特知道,沒有美國的支援,沙特連一個人口只有幾十萬的小國都搞不定。
其實,這也可以看成是美國對沙特向華夏靠攏做出的反應。
要知道,在此之前,沙特不但花巨資從華夏採購軍火,還對與華夏在經濟領域展開合作表現出了強烈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