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增加採購數量,加快部隊的換裝速度,並非瓦利德王子的主意,而是穆罕默德王儲的決定。
此舉,更多的還是為了向美國抗議。
看得更長遠一些,此舉也不會虧本。
先採購DF762系列槍械,那麼撤下來的制式槍械,也就是沙特陸軍的現役槍械,就能夠在經過處理之後拿去搞軍事援助,比如提供給葉門政府軍或者敘利亞**軍,擴大沙特的地區影響力。
幾年之後,在埋頭彈實現量產,發射埋頭彈的槍械開始交付之後,撤下來的DF762系列槍械同樣能拿去搞軍事援助。
因為半年之後,合資工廠就將投產,所以後期採購的DF762不會貴到哪裡去。
此外,工廠在沙特,生產線與技術工人也在沙特,那麼今後生產多少DF762,還不是沙特王室說了算?
只要戰亂繼續在中東地區蔓延,這條生產線就有著至關重要的價值。
其實,只是政治上的價值就無法用金錢衡量。
要知道,在二戰結束之後的數十年裡,能夠拿著武器到處搞軍援的只有五個國家,也就是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
至於其他國家,最多隻能透過合法渠道販賣武器。
不止是坦克、火炮、戰機與艦艇等重武器,槍械也一樣。
拿德國來說,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槍械廠,也就是H&K公司,卻從來沒有向戰亂地區輸出過軍火。
不是沒有那個能力,而是沒有那個資格。
在此之前,沙特、伊朗、朝鮮等國都在搞軍援,不過都是偷偷摸摸進行,絕對不敢明目張膽的做。
此外,沙特敢搞軍援,也是得到了美國的默許。
至於伊朗與朝鮮,長期遭到美國製裁,不但不把美國放在眼裡,搞軍援也是為了給美國製造麻煩。
再說了,搞不搞軍援都會被美國當成“邪惡國家”對待,為什麼不為自己賺點外快?
從這個角度來看,沙特要做的不是得到一座兵工廠,而是要邁出一大步。
此舉的後果,王棟想不到,也沒去想。
也許會遭到制裁,不過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只要王棟的身份暴露,D&F公司遭受的不止是制裁,已經沒有退路可走,那就大幹一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