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低調原則,王棟選了一個靠近角落的位置,而且過去之前,到報架那邊拿了幾份近期的報紙。
新聞很多,不過對王棟來說都算不上新聞。
南亞那邊,圍繞著卡吉爾山口的炮戰還在進行,而且延伸到錫亞琴冰川,雙方的傷亡與損失都很慘重。
兩天之前,巴基斯坦的三位參謀長,也就是三大軍種司令緊急出訪華夏。
同日,洛馬公司售印F16戰鬥機與生產線的合同在美國聯邦眾議院以微弱多數獲得批准。
只是,要在獲得參議院批准後,該合同才正式生效。
沙特那邊,穆罕默德王儲會見了美國大使,重點討論了兩個問題,一是美國向卡達增兵,二是阿美公司IPO談判。
因為雙方都沒有公佈會談的具體內容,所以外界認為局勢並沒有好轉。
至於沙特在建兵工廠的事情,只有“太陽報”提到,而且是在不太顯眼的地方簡單介紹了情況。
顯然,沒多少人關注沙特的軍工建設。
能生產槍械有什麼大不了的?沙特軍隊的主戰裝備全是進口,而且絕大部分來自美國等西方國家。
就算沙特富得流油,肯往軍工產業上砸錢,沒有幾十年,成不了規模。
相對,西方的新聞媒體,特別是英國的新聞媒體更關注沙特與日本的關係,其中以石油貿易為主。
其實,這也合情合理。
靠著北海油田,英國是眾多歐洲國家中,少數能在石油上做到自給自足的國家,更是西歐唯一石油出口國。
因為北海油田,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市場還成為了國際油價的風向標。
在英國經濟中,石油佔了很大的比重。
為此,英國的新聞媒體格外關注國際油價。
日本已經派遣以外相為首,包括產經大臣在內的數十名政府高官組成的代表權,去利雅得跟沙特協商。
只是,英國的新聞媒體對日本外交團的利雅得之行持悲觀立場。
按照“倫敦金融時報”的分析,為了維護王室的尊嚴,確保政權的合法性,沙特當局絕對不會向日本妥協。
再拖上幾個月,哪怕最終透過協商解決了問題,日本也將遭受08年金融危機之後最嚴峻的考驗。
如果日本不肯妥協,此事就不可能在幾個月內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