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炮戰,幾乎耗光了印軍西北地區的庫存彈藥,要不然也不會在後期以迫擊炮為主。
沒有炮彈,還打什麼炮戰?
雖然印軍還有庫存,但是不能動用,畢竟印軍需要防範的不止是西北邊境,需要應付的也不止是巴基斯坦。
至於生產或者採購炮彈,不是不行,而是代價太大。
在炮戰爆發後,印度國內的兵工廠就全速執行,只是生產效率始終都是個問題,產品質量更加是問題。
直接進口,那得拿出真金白銀。
在印軍炮兵中,特別是部署在克什米爾地區的炮兵,主力是FH77榴彈炮,使用北約標準的155毫米炮彈。
雖然印軍還有不少130毫米加農炮,但是在克什米爾的用途不大。
能夠生產與提供155毫米榴彈的幾乎全是北約國家,少數幾個非北約國家,未必願意把炮彈賣給印度。
此外,重炮炮彈一般按需生產,廠家不會提前備貨。
還有,彈藥是大規模消耗物資,一般選擇海運,而不是空運。
也就是說,哪怕印度立即下達訂單,工廠馬上開工,從生產出來到運到印度港口,怎麼也要幾個月的時間。
再打下去,恐怕要不了兩個月,印軍在卡吉爾山口與錫亞琴冰川的防線就會淪陷。
可見,印軍已經到了極限。
當然,只是暫時停火。
雖然俄羅斯發出邀請,表示願意為印巴雙方進行談判提供場所,也歡迎印巴雙方的代表去莫斯科接洽,但是巴基斯坦已經拒絕了邀請,表示就算要跟印度談判,也只能在某個鄰國境內。
接受俄羅斯的倡議,答應暫時停火,已經算是給了俄羅斯面子。
再說,巴基斯坦跟俄羅斯的關係本來就很一般,反到是印度與俄羅斯在各個方面都走得很近。
至於在哪裡談,印巴雙方還在磋商。
其實,在哪裡談都一樣,因為印度已經妥協,印巴雙方再次爆發大規模邊境衝突的基礎已經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