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由“紅色風暴”的幾名元老組建的“北極寒流”軍團。
“北極寒流”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是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
當時,俄軍在格羅茲尼遭到頑強抵抗,損失極為慘重。
在格羅茲尼戰役的頭兩個月,攻入城區的俄軍傷亡過半,幾乎被叛軍打垮,很多作戰部隊喪失了鬥志。
直到“北極寒流”到來,戰局才有所好轉。
接下來的兩個月裡,“北極寒流”滲透到了市區各個角落,獵殺數百名叛軍指揮官,瓦解了叛軍。
後來,正是被“北極寒流”盯上,叛軍首領杜達耶夫才被導彈“斬首”。
“北極寒流”一戰成名,由此坐上了全球第一僱傭軍的王座,而且一直被追趕,從沒被超越。
二十多年來,“北極寒流”參與了幾乎所有的戰爭與戰亂。
在科索沃、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在利比亞、在剛果、在哥倫比亞,只要有俄羅斯利益的地方就有“北極寒流”的足跡。
最近幾年,自然是在敘利亞。
相對而言,“北極寒流”在敘利亞還不是很活躍,主要是俄羅斯直接出兵,留給僱傭軍的舞臺並不大。
與盛名相對的,就是強大的實力。
按照公開資料,“北極寒流”的戰鬥人員超過三千人,還全是退役軍人,五百名骨幹全來自特種部隊。
裝備方面,自然不用多說。
從戰術運輸機到坦克戰車,再到各類槍械,“北極寒流”無一不有,而且無一不精。
傳聞,“北極寒流”有一艘“塞拉”級攻擊核潛艇,還有一整套用於秘密滲透行動的水下運載工具。
有人相信,“北極寒流”手上有幾枚前蘇聯解體時遺落的戰術核彈頭。
可以說,只要“北極寒流”願意,隨時可以入侵與攻佔一個小國,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政權。
只不過,真要這麼做,那就是與全世界為敵。
對那些為錢賣命的僱傭兵來說,顯然不想成為世界公敵。
當然,並不是說“北極寒流”的每一個僱傭兵都很厲害,依然有高下之分,真正厲害的是五百名骨幹。
那麼,卡拉什尼科夫公司請來的是骨幹,還是普通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