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場西北、東北與南面,出現了三支敵人的軍隊,而且都有數百人,還各有幾部裝甲車輛。
顯然,敵人打算同時從四個方向發動進攻。
要命的是,敵人動用了配備機關炮的裝甲戰車!
雖然也是裝甲厚度不太夠的輪式裝甲車,但是這些裝甲車能夠在幾公里外,用機關炮掃射航站大樓。
隔得這麼遠,DF8SMG根本夠不著。
此外,敵人能夠搞到裝甲戰車,也就可能能夠搞到反坦克導彈,在幾公里之外對航站大樓進行定點清除。
這些裝甲戰車肯定來自伊拉克國防軍的精銳部隊。
或許就是“摩蘇爾”旅。
在這個旅,有數十具“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器,而且配發到連級單位,為機步連的主要反坦克火力。
王棟不敢遲疑,立即把張子嵐叫了過來。
敵人有反坦克導彈,王棟他們也有。
來伊拉克之前,考慮到局勢可能會惡化,王棟索要了一批重武器,其中就包括八套“標槍”反坦克導彈。
沒有選擇射程更遠的“陶”式,主要是“標槍”更輕便。
當然,問題也很突出,即“標槍”的射程才2000米出頭,而任何一種機關炮的射程都在2000米以上。
其實,“標槍”本來就設計用於城市戰。
在野外,“陶”式才是美國大兵手裡的反坦克利器。
機場在郊外,而且極為開闊,特別是跑道一側,敵人的裝甲戰車能在“標槍”的射程之外用機關炮掃射航站樓。
為此,得設法靠近一些。
在王棟說清楚情況之後,張子嵐立即做出安排,讓兩名小隊長各帶一個小隊去機場東北與西北埋伏下來。
航站樓在機場西南,能有效打擊從南面殺來的敵人。
需要考慮的,只是東北與西北。
跑道在航站樓北面,因此敵人從北面殺來,設在航站樓裡的反坦克火力點未必能夠對敵人的裝甲目標構成威脅。
因為每套“標槍”有四枚導彈,總共有三十二枚,所以火力足夠充足。
在張子嵐做好安排之後,敵人再次發動進攻。
只是,這次首先發起的不是地面進攻,而是炮火準備。
聽到從外面傳來的怪異聲響,王棟心裡就咯噔一下。
媽的!
又是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