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盟投入的兵力,也就是戰鬥機極為有限的情況下,根本是杯水車薪。
只要叛軍下定決定就肯定能打下納西里耶。
以雲龍的判斷,叛軍領袖卡里姆很可能親臨前線,爭取一鼓作氣打下納西里耶,然後揮師西進,趕在阿盟聯軍越過邊境之前奪取舒艾拜與祖拜爾,切斷從科威特到巴士拉的高速公路。
到時候,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阿盟各國就有可能打退堂鼓。
其實,只要少數幾個答應出兵的阿盟國家臨陣退縮,就算沙特不肯就此罷手,也無力扭轉乾坤。
從這個角度看,能否迅速攻佔納西里耶將決定這場戰爭的結局。
難道說,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對此,雲龍沒有給出明確答覆,只是對戰場局勢做了詳細分析。
看是去,卡里姆統帥的叛軍即將贏得內戰的勝利。
只不過,情況遠沒有這麼理想。
對卡里姆來說,存在好幾個較為嚴重的問題。
首先,就是後勤保障。
不是說從塞馬沃到納西里耶太過遙遠,叛軍的後勤保障跟不是,而是儲備的彈藥等軍事物資即將耗盡。
按照雲龍的估計,叛軍剩餘的彈藥最多還能使用一個月。
雖然在塞馬沃攻防戰期間,叛軍的戰鬥消耗並不大,但是向前線運送彈藥物資的損耗非常巨大。
用雲龍的話來說,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彈藥送到了前線,另外三分之二都在運輸途中損失掉了。
其實,這也正是叛軍不得不在塞馬沃停下來的關鍵原因。
雖然剩下的彈藥物資足夠叛軍打下納西里耶,並且向巴士拉進軍,但是隻要阿盟加強這方面的空中打擊,比如重點轟炸向前線運送彈藥物資的車隊,摧毀幾座叛軍的彈藥庫,叛軍就會遇到大麻煩。
彈盡糧絕後,叛軍拿什麼發動進攻?
其次,納西里耶不是決勝之地。
即便不考慮一鼓作氣的打下巴士拉,也必須攻佔舒艾拜與祖拜爾,即在攻佔納西里耶之後得繼續進攻。
納西里耶到舒艾拜有一百八十公里,到祖拜爾超過兩百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