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架JF17全是第一批次型,也就是常說的“猴版”。
在巴基斯坦空軍,50架第一批次的JF17都只具備有限的空戰能力,而對地打擊能力則幾乎為零,即只能使用非制導彈藥。
要到第二批次,JF17才達到了完備戰鬥形態。
其實,這也是巴基斯坦空軍最後24架第一批次的JF17,另外二十多架早就升級為第二批次型。
所幸的是,在對地打擊方面,第一批次JF17欠缺的只是火控軟體。
雖然受火控雷達限制,第一批次的JF17無法透過升級火控軟體來提高空戰能力,但是能夠獲得攜帶與使用制導彈藥的能力,即透過升級火控軟體,就能讓第一批次的JF17具備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
正是如此,巴基斯坦才升級了一部分第一批次的JF17,並且用來替換已經服役幾十年的A5攻擊機。
當然,升級火控軟體不是什麼難事。
穆沙拉夫趕過去的時候,由雲龍派來的技術人員正在跟巴基斯坦飛行員交流,討論升級火控軟體的事情。
因為沙特沒有能夠駕駛JF17的飛行員,伊拉克空軍更加沒有,所以巴基斯坦派了一批飛行員過來。
為了保證戰鬥機的出動率,巴基斯坦空軍派來了36名飛行員。
穆沙拉夫來此,就是解決這個問題。
按照安排,這些巴基斯坦空軍的飛行員都將暫時脫下巴基斯坦軍服,從巴基斯坦空軍中出籍,然後跟“安固”公司簽署聘用合同,由“安固”公司派往伊拉克,擔任伊拉克政府軍的軍事教官。
為了避免跟政府扯上關係,簽署的都是志願協議。
雖然在過來之前,巴基斯坦軍方已經開了會,向這些飛行員說明了情況,但是穆沙拉夫仍然得強調一番,即去伊拉克之後,他們不再是軍人,而是僱傭兵,不要指望獲得軍人的待遇。
至於酬勞,肯定不低,平均下來是行動人員的兩倍。
其實,穆沙拉夫想得太多了。
就算保留軍人身份,上了戰場,就有安全保證?
落到叛軍手裡,同樣是死路一條。
如果連這樣的覺悟都沒有,這些飛行員也不會駕駛戰鬥機來沙特。
此外,在“安固”公司有數百名來自巴基斯坦的退役軍人,而且“安固”公司在伊斯蘭堡與卡拉奇開設了辦事點,一直在招募人手,也許穆沙拉夫並不知道,他在巴基斯坦早就成了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