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外線”,什麼是“內線”?
遜尼派聚居區就是外線,什葉派聚居區就是內線。
塞馬沃是兩大教派的分界點,往東就是遜尼派聚居區,往西就是什葉派聚居區。
其實,之前的戰鬥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叛軍遭受的失敗,其實都是在遜尼派聚居區,而在什葉派聚居區,都輕而易舉的取得了勝利。
以叛軍的實力,就算進攻無望,退回去防守還是有很大的勝算。
依託民眾,守住納傑夫、迪瓦尼耶等軍事重鎮,問題應該不大。
這只是在軍事層面考慮,而在政治層面上,問題就大了。
放棄進攻,等於承認無法消滅拉扎克政權。
只要拉扎克政權還存在,就是伊拉克合法政權,而霸佔著巴格達的卡里姆,不過是透過政變上臺的非法政權。
顯然,只有消滅了拉扎克政權,卡里姆政權才有可能得到承認。
在阿盟地面部隊進入伊拉克境內之後,還有機會消滅拉扎克政權嗎?
如果沒有,進攻就是耗費寶貴的兵力。
卡里姆不明白這個道理?
當然明白!
拋開慘烈的戰鬥不說,叛軍突襲塞馬沃,一口氣合圍政府軍的十多個旅,其實是在做最後的努力。
顯然,這也是叛軍猛攻塞馬沃,力圖迅速殲滅政府軍的關鍵所在。
現在,努力失敗了。
接下來該怎麼辦?
當然是撤退!
搶在政府軍與阿盟聯軍發動進攻之前,把主力部隊撤下去,然後調整部署,加強納傑夫等地的防禦。
只不過,絕不能一窩蜂的全都撤走,那也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