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這場伏擊,叛軍把車輛留在了幾公里之外。
靠兩條腿肯定跑不過坦克戰車。
與此同時,另外一支沙特軍隊突襲了底格里斯河南岸的渡河地點。
同樣是一個旅,不過是一個裝甲旅,有上百輛M1A2主戰坦克與更多的步兵戰車,還得到了自行榴彈炮的支援。
在南岸渡河點,叛軍只有一個步兵營。
因為一直在組織部隊與車隊渡河,所以這個步兵營沒有構築防禦陣地,只是修建了一些臨時火力點。
其實,沒有哪個叛軍想到渡河地點會遭到襲擊,更何況是裝甲部隊的襲擊。
一個營,還沒構築陣地,怎麼打?
此時,底格里斯河北岸。
在看到沙特的裝甲部隊發起衝擊之後,王棟才放下望遠鏡,給摩拳擦掌的行動人員下達了進攻命令。
六個小時,王棟率領的裝甲部隊越野行軍兩百多千米。
大概半個小時前,他們就來到了這裡。
因為沙特軍隊還沒有到達,所以王棟沒有立即下令發起進攻。
還好,沙特軍隊只是遲到了半個小時。
兵力不是很多,總共才42輛“哈立德”、56輛BMP3與大約100輛“皮哈蘭”,總兵力不到一千。
不過,北岸的叛軍更少,最多隻有一個連。
當然,那些運輸車輛的駕乘人員沒多少戰鬥力,完全可以忽略。
王棟的命令很簡單,摧毀遇到的所有車輛,幹掉遭遇的所有叛軍,以最快的速度衝向渡河地點。
去幹什麼?
當然是奪取叛軍架設的舟橋。
要知道,納西里耶的底格里斯河大橋早就被炸斷了,在這附近只有叛軍的舟橋能夠讓裝甲部隊渡過底格里斯河。
戰鬥沒有什麼懸念,王棟一直在後方觀戰。
不管是對付叛軍的運輸車輛,還是對付叛軍的步兵,BMP3與“皮哈蘭”的戰鬥效率都比“哈立德”高得多。
很簡單,BMP3的30毫米機關炮與“皮哈蘭”的25毫米機關炮足以摧毀運輸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