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伊朗沒有製造高效能穿甲彈的技術,只能從俄羅斯進口,而俄羅斯拿來出口的最好的穿甲彈3BM42,其在2000米距離上的最大穿深才500毫米,某些情況下甚至僅450毫米。
這是個什麼概念?
如果那些“佐勒菲爾卡”4使用的是3BM42,要把交戰距離縮短到800米以內,才有望打穿“薩勒曼”的正面裝甲。
要知道,在不使用附加裝甲的時候,“薩勒曼”的炮塔與車體的等效防護強度為750毫米與700毫米。
因為使用了附加裝甲,也就是反應裝甲,所以這些“薩勒曼”正面的等效防護強度均在850毫米以上。
這個防護強度,足夠擋住從1500米外打來的M829A3。
應付俄羅斯的3BM42,自然不在話下。
叛軍的坦克開始衝鋒,確實給“薩勒曼”製造了一些麻煩。
這就是,在對付快速運動,而且不斷改變前進方向的坦克時,效能再好的觀瞄系統也無法保證有足夠高的命中率。
打到這個時候,30輛“薩勒曼”依然窩在提前挖掘的陣位裡面,只露出了炮塔。
相對而言,炮塔的正面防護是最強的,車體要稍微差一點。
此外,利用提前設定的陣位,能夠大幅度降低被彈面積。
五分鐘後,在叛軍的坦克好不容易把交戰距離縮短到2000米以內的時候,還能繼續衝鋒的“佐勒菲爾卡”4已經不到20輛了。
這個時候,30輛“薩拉曼”才衝出了預設陣地。
2000米的距離依然足夠遠,而且隨著敵人逼近,繼續躲著已經沒有意義,還不如衝出去大殺一通。
幾乎同時,另外30輛“薩勒曼”出現在了戰場東面。
叛軍把兩個營的坦克放在了正面,留在後方的最多隻有一個營,此外還有一些步兵戰車與自行火炮。
30輛“薩勒曼”足夠打一場戰術級別的反擊戰。
顯然,叛軍根本沒有想到,政府軍在頂住了正面進攻的時候,竟然還能抽調數十輛坦克發起反擊。
更讓叛軍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坦克在4000米外就開火射擊。
雖然叛軍人數眾多,但是面對從側面殺來的30輛“薩勒曼”卻是手足無措,甚至沒有進行有組織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