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幾千噸彈藥,難不住阿盟軍隊,因為用來向前線運送物資的重型卡車全都在,沒有一輛被導彈炸燬。
至於燃油,更加不是問題。
要說有什麼影響,最多也只是在幾天之內,讓前線部隊降低進攻強度,以此緩解後勤補給的壓力。
有了前車之鑑,阿盟聯軍與伊拉克政府軍肯定會調整後方的部署。
最簡單的應對辦法,就是讓物資分散儲存,而不是集中存放在某個營地裡面,因此就算再次遭到導彈攻擊,損失也不會太大。
伊朗的彈道導彈再多,如果作戰效益不夠明顯,那麼用導彈襲擊後方營地,就沒有多大意義。
當然,導彈的威脅肯定存在,也非常巨大。
除了可以攻擊存放物資的營地,還能攻擊軍營,以及空軍基地。
為此,伊拉克政府軍已經把JF17轉移到沙特境內,沙特皇家空軍也加強了哈立德國王軍事城的防空反導部署。
此外,沙特還在北部邊境地區加緊修建野戰機場。
伊朗膽敢用導彈襲擊伊拉克境內的軍事目標,在波斯灣上空挑戰沙特皇家空軍,卻未必敢襲擊沙特本土。
說白了,襲擊沙特本土,等於直接向沙特宣戰。
以當前的局勢,先不說伊朗能否戰勝沙特,只是在幕後支援伊朗的俄羅斯,也不會貿然跟沙特為敵。
說白了,真要發展到這一步,美國就會直接參戰。
別忘了,沙特是美國的盟友。
美國為沙特提供了安全保證,因此只要沙特本土遭到襲擊,美國就有義務為沙特提供全方位援助。
真正需要擔心的,其實還是波斯灣。
就在王棟來到利雅得的時候,一艘懸掛沙特國旗的油輪在波斯灣東部,距離霍爾木茲海峽西口大約三十海里的海域遭到伊朗海軍攔截,因為沒有理會伊朗海軍的停船命令,隨後就遭到攻擊。
根據油輪發回來的訊息,伊朗海軍出動了導彈快艇。
在攔截的時候,伊朗海軍動用了直升機,命令油輪立即停船,並且跟隨伊朗海軍的導彈快艇去倫格港接受檢查。
船長沒有答應,只是反覆宣稱,油輪在國際海域航行,有自由通行權,獲得了國際法的保護。
十多分鐘過後,這艘油輪就被一枚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