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棟坐下來的時候,畫面出現了變化。
沙特國家電視臺率先報道了油輪遭到伊朗反艦導彈襲擊的新聞,而且畫面來自前方的搜救直升機。
記著上了搜救直升機?
如果是電視臺的直升機,肯定不可能這麼快就趕到現場。
再說了,那裡離交戰海域也就幾十千米,屬於軍事管制區域,電視臺的直升機未必能夠拿到準飛證。
很明顯,這是早有安排。
在報道中,主持人強調了反艦導彈來自伊朗的導彈快艇,而且理由很充分,即在之前的戰鬥中,只有伊朗的導彈快艇發射了反艦導彈,科威特快艇沒有發射導彈,而且導彈是從北面飛來的。
總而言之,伊朗導彈快艇用反艦導彈攻擊了這艘超級油輪。
只不過,主持人沒有提到是蓄意攻擊,還是誤傷。
聽上去,更像是蓄意攻擊。
別忘了,只有兩枚反艦導彈命中艦船,其中一枚就打中了油輪,如果是誤傷,那也太巧了吧。
十多分鐘後,科威特國家電視臺也加入了進來。
這次,畫面來自一艘高速巡邏艇。
那也是第一艘趕到現場的巡邏艇。
因為只是一艘幾十噸的巡邏艇,所以除了圍著油輪轉圈子,做不了別的事情,更別說撲滅油輪上的大火。
其最大的貢獻,也就是從更近的距離上拍攝油輪受創部位的畫面。
命中點在油輪水線上方大約五米處,而且爆炸部位的船板是朝外捲起,表明爆炸發生在船體內部。
顯然,這完全符合反艦導彈的特徵。
很簡單,“勝利”採用的是專門用來對付戰艦的,延遲時間引信半穿甲戰鬥部,在命中目標時不會立即爆炸,而會延遲幾十到幾百毫秒,確保戰鬥部能夠穿透戰艦的外殼,然後在戰艦內部引爆。
如果爆炸在船體外面發生,爆炸部位的船板就應該向內捲曲。
很明顯,那枚反艦導彈在打穿了油輪的外殼之後,在撞到內層殼體時引爆,並且破壞了內層殼體。
也正是如此,才導致裡面的原油洩漏。
因為反艦導彈的推進劑還沒有用光,所以立即引燃了一部分洩漏的原油,而沒有引燃的原油在高溫的作用下升騰成了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