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返回的時候,雲龍他們也在看新聞報道,不過是伊朗國家電視臺。
雖然晚了一些,但是伊朗當局的反應也算是神速。
只是,伊朗當局的突發事件應多措施明顯有問題。
在新聞報道中,伊朗國家電視臺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承認油輪遇襲與伊朗有關,而是把矛頭對準了沙特與科威特,試圖把注意力轉到被摧毀的那座鑽探平臺上,讓外界相信伊朗也是受害者。
問題是,鑽探平臺確實在科威特的領海之內,哪怕只是越過領海線五十米。
要指責科威特的話,最多也只能說科威特採取的手段太過極端,沒有在此之前進行外交努力。
當然,現在是特殊時期。
在長達十五分鐘的新聞報道中,伊朗國家電視臺只是在最後提到了油輪遇襲,而且沒有做任何的評論。
顯然,伊朗當局肯定還在進行調查。
雖然沙特與科威特都宣稱是伊朗導彈快艇發射的反艦導彈擊中了油輪,但是伊朗當局未必會相信。
要知道,如果這是一起有預謀的事件,那麼沙特與科威特很有可能上演苦肉計。
此外,那幾艘伊朗的導彈快艇才回到港口,調查肯定需要時間。
進行調查沒有錯,錯就錯在,不應該在這個時候轉移視線。
說白了,在那艘屬於華夏企業的油輪遭到導彈攻擊之後,誰還會關心在科威特領海內被摧毀的伊朗鑽探平臺?
別忘了,在安理會五常之中,華夏最先宣佈保持絕對中立,對捲入了伊拉克內戰的所有國家實施軍事禁運。
更重要的是,也只有華夏一直在向和平談判的方向努力。
相對來說,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恐怕除了法國,沒有一個願意讓這場規模浩大的內戰在短期之內結束。
如果華夏的立場受到了動搖,伊朗能得到什麼好處?
不可否認,華夏不可能為了一艘油輪就跟伊朗交惡,也不可能為了一艘油輪就公然支撐沙特為首的阿盟集團,更不可能為了一艘油輪就出兵參加伊拉克內戰。
只是,如果此事處理不當,伊朗跟華夏的關係必然受到影響。
要知道,在華夏之外,伊朗唯一能夠依靠的就只有俄羅斯,而且來自俄羅斯的支援更多的是與政治有關。
說得直接一點,俄羅斯支援伊朗,也只是因為伊朗在海灣地區搞事情,能夠減輕俄羅斯在東歐與敘利亞受到的壓力,緩解俄羅斯的國際壓力,讓美歐等國不得不暫時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
在達到這個目的之後,俄羅斯還會支援伊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