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在昨天,美國向關島增派了8架B2A。
隨後,隨時都至少有2架B2A在西太平洋上空巡邏,其中一架還掛在了至少6枚戰術核炸彈。
在接到命令之後,這些轟炸機能夠在4個小時之內飛抵朝鮮半島。
此外,部署在韓國與日本的F35A能夠在2個小時之內對朝鮮發起打擊,摧毀朝鮮的彈道導彈。
在美國的戰術中,首先考慮的都是先發制人。
只是,去年的一份情報,改變了這一切。
什麼情報?
朝鮮很有可能已經透過秘密渠道,獲得了一些極為先進的技術,開發出了一種最大射程在12000千米左右的固體燃料導彈!
這種導彈,很有可能跟前蘇聯的一種潛射彈道導彈有關。
按照外界估計,朝鮮的技術來自烏克蘭。
關鍵就是,這種導彈最多隻需要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發射準備工作,而且幾乎能夠在任何地點發射。
此外,保養也極為簡單,意味著不需要太多的勤務車輛。
什麼意思?
在和平時期的部署隱蔽性大為提高。
根據CIA提供的情報,朝鮮很有可能已經獲得了2枚這種導彈,而且其中一枚是由烏克蘭專家制造。
當然,不是什麼先進的導彈。
問題是,這種導彈讓朝鮮第一次擁有了較為可靠的戰略打擊能力。
12000千米的射程,以及不低於500千克的投擲能力,足夠把一枚朝鮮研製的,小型化做得還不夠好的20萬噸級核彈頭丟到哥倫比亞特區。
哥倫比亞特區只是美國首都,不是什麼大城市,20萬噸級的核彈頭就足夠了。
當然,也足夠摧毀整個曼哈頓。
如果打擊目標是西海岸的城市,還能選擇低伸彈道,縮短導彈的飛行時間,提高導彈的突防效率。
2枚導彈與2枚20萬級核彈頭,如果全部射向洛杉磯與紐約這樣的超級大都市,能造成上千萬人傷亡。
這個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羅德尼感到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卻裝得非常鎮定。
這個時候,慌張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