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那枚核彈頭。
哪個西方國家?
沒錯,就是法國!
當時,幫助伊拉克建造重水堆的就是法國,而且法國也確實向伊拉克派遣了一些核武器方面的專家。
只是,在接觸到核彈頭之後,法國當局懸崖勒馬,沒有幫助伊拉克修復核彈頭。
問題是,核彈頭怎麼會在伊拉克手上?
其實,在“贖罪日戰爭”結束之後,敘利亞的處境非常兇險,國內局勢也不穩定,所以敘利亞當局把找到的核炸彈送到了伊拉克,讓伊拉克進行研究,期望能夠在不久之後掌握製造核武器的技術。
別忘了,當時的敘利亞與伊拉克是一個國家,即阿拉伯共和國。
如果伊拉克能夠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那麼在不久之後,就能戰勝以色列,甚至能夠統一整個阿拉伯世界。
總而言之,伊拉克拿到了核彈頭。
只是,請來的法國專家不肯幫助伊拉克修復核炸彈。
此後,以色列得到訊息,還出動戰鬥機,奔襲上千千米,炸掉了由法國人幫助建造的重水反應堆。
問題是,在海灣戰爭結束之後,聯軍沒有佔領伊拉克。
也就是在此之後,核彈頭落到了法國人手裡。
按照雲龍提供的情報,在海灣戰爭之後,薩達姆一度希望透過跟法國改善關係,破除西方的封鎖。
為了表達誠意,薩達姆把核炸彈送給了法國,意思是讓法國保管。
哪想到,此舉害死了薩達姆。
為啥?
正是在法國拿到了那枚已經報廢,準確說是無法引爆的核炸彈之後,美國獲得了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並且由此說服了英國等盟國,在10多年之後,悍然發動了第二次海灣戰爭。
法國?
顯然是裝著什麼都不知道。
關鍵就是,這枚核彈頭一直儲存在法國。
因為核原料都是嚴格登記備案的,而且核彈頭的原料來自以色列,所以法國當局沒有拆掉核彈頭,只是把核彈頭藏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