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只有在消滅了巴基斯坦陸軍主力,消除了後顧之憂之後,才會擊中兵力攻打拉合爾。
只是,這套計劃用得上?
顯然用不上。
為啥?
打了一個晚上,準確的說是打了5天,印軍始終沒有搞清楚巴基斯坦陸軍在拉合爾方向上的作戰部署。
也就是說,印軍根本就不知道巴基斯坦陸軍的主力在哪。
連對手的主力在哪都不知道,怎麼打殲滅戰?
問題是,在拉合爾的巴軍有近十萬。
顯然,威脅仍然存在,而且極為巨大。
那該怎麼打?
按照前線指揮官的建議,仍然向西突擊,逼迫巴基斯坦陸軍出來交戰,準確說是逼迫巴基斯坦陸軍調整作戰部署。
以當時的情況,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建議。
先不說打不打得過的問題。
關鍵就是,如果巴基斯坦陸軍一直利用機動優勢打運動戰,那麼印度陸軍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按照計劃,也就是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攻打拉合爾,就更談不上按照計劃佔領拉合爾了。
問題是,印軍高層沒有采納前線指揮官的建議,仍然命令進攻部隊按照最初制訂的計劃攻打拉合爾。
換個角度,這麼安排也沒有錯。
為啥?
能找到巴軍主力嗎?
還有,就算找到了巴軍主力,需要多少時間,以及最後有沒有把握取得勝利,在取勝之後還有沒有足夠的兵力攻打拉合爾?
顯然,這些問題都得考慮。
有了這麼多的問題,那麼在做決策的時候,印軍高層就必然有所顧慮。
關鍵還有,臨時調整作戰計劃,作戰部隊能夠跟得上節奏?
如果指揮亂了套,還怎麼打?
顯然,擺在印軍面線的問題非常現實,那就是在明知道計劃已經行不通的情況下,也只能硬著頭皮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