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突擊,那麼不用擔心什麼。
只是,巴軍的目的是佔領整個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就必須控制沿途的制高點,圍困克什米爾地區的印軍。
可以說,這也是整個突擊行動中最困難的部分。
要知道,在克什米爾,印軍的兵力是巴軍的好幾倍。
只要印軍及時反應過來,把部隊組織起來突圍,甚至是發起反突擊,就能夠讓巴軍嚐到苦頭。
所幸,印軍並沒有這麼厲害。
關鍵就是,在遭到突然打擊,而且通訊聯絡中斷之後,印軍根本不可能及時把所有部隊組織起來。
其實,在當天,就已經有一些印軍崩潰了。
天亮之後,斯利那加郊外的印軍就開始向城區撤退,而且附近的印軍也在朝斯利那加運動。
為啥?
斯利那加是克什米爾的首富,也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
在發現通訊受到干擾之後,附近的印軍首先想到的就是向斯利那加退卻,守住那座至關重要的城市。
當然,如果可以,最好能夠從那裡撤退。
為啥?
斯利那加有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唯一的一座機場。
哪怕只是一座小型機場,也足夠讓戰術運輸機起降了,而印度空軍有幾十架效能還不錯的C130運輸機。
更重要的是,在斯利那加有衛星通訊電臺,還有一條直接通往新德里的電話線。
總而言之,只有斯利那加才能跟後方取得聯絡。
其實,在這個時候,印軍錯過了一個非常寶貴的反擊機會。
什麼機會?
當時,印軍已經獲得了較為可靠的情報,而從戰後公佈的資料來看,這份情報來自美國的情報機構。
什麼情報?
巴軍已經在斯利那加西面與東面突破,三路突擊部隊已經挺進了數十千米。
雖然西面的兩路巴軍在向南突擊,很有可能是衝著查謨去的,但是東面的那路巴軍很有可能會包圍斯利那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