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合爾方向,巴基斯坦陸軍以守為攻,其實就是因為缺乏足夠好的坦克,沒辦法在這邊投入主力部隊。
為此,巴基斯坦找到了沙特等阿盟國家。
為啥?
最先生產出來的“哈立德2”全都賣給了沙特等阿盟國家,而巴基斯坦陸軍並沒有獲得多少。
此外,巴基斯坦也早跟沙特等國簽署了協議,在戰爭時期,沙特等國得有限把主戰裝備租借給巴基斯坦。
同樣的,如果沙特等國遭到敵人入侵,巴基斯坦也會以租借的方式,提供主戰裝備。
在開戰的第3天,沙特當局就做出了答覆,還緊急徵用了幾艘滾裝渡輪,裝備向巴基斯坦運送坦克。
現在,這幾艘渡輪都已到達瓜達爾港。
此外,為了表示對巴基斯坦的支援,沙特等國還派遣了志願兵,而且不少就是依據沙特等國的巴基斯坦人。
當然,都是現役軍人。
此外,沙特等國還一直在為巴基斯坦提供至關重要的燃油,並且在戰爭爆發之後就宣佈對印度實施石油禁運。
只是,禁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印度能夠從美國購買頁岩油。
其實,到這個時候,第四次印巴戰爭出現了第一個停火契機。
印軍在拉合爾的進攻並不順利,而巴軍在查謨與斯利那加的進攻也暫時停了下來,如果雙方都能夠準確判斷出戰場局勢,準確說是印度當局能有一個準確的判斷,就應該在這個時候坐下來談判。
要知道,繼續打下去,對印度不會有多大好處。
為啥?
打到現在,美國都沒有答應為印度提供軍事援助。
當時,美國只是跟印度保持正常的外交與經貿關係,提供給印度的,不過是正常合同範圍內的物資。
沒有美國的支援,印度能夠擊敗巴基斯坦?
可以說,要不了多久,戰局就會發生逆轉。
可惜的是,印度當局並沒有清楚的認識,反到因為印軍攻入了拉合爾古城,認為勝利已經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