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在有了計劃之後,還需要讓部隊熟悉計劃,也就需要跟更多的時間。
其次,印軍沒有足夠多的兵力。
不是說印軍的兵員不夠,在南方戰場上,印軍有20萬正規軍,而且能夠在短期內將兵員擴充到50萬以上。
印軍缺少的是主戰裝備。
要知道,印軍的主力裝甲部隊全都在拉合爾附近,而部署在南方戰場上的裝甲部隊只有兩個旅。
兩個旅能幹什麼?
雖然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巴基斯坦部署在卡拉奇的裝甲部隊也不多,也許就只有一個裝甲旅,而且裝備的是較為落後的69式坦克,但是隻要戰鬥打響,巴基斯坦陸軍肯定會向拉合爾增兵。
更何況,由阿盟國家提供的援助全都在瓜達爾港。
也就是說,利用運抵瓜達爾港的主戰裝備,巴基斯坦陸軍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組建起幾個裝甲旅。
往更長遠的看,巴基斯坦獲得援助也要比印度容易得多。
別的不說,只要巴基斯坦有需要,華夏隨時都能開動生產線,在幾個月內為巴基斯坦提供數百輛VT5之類的輕型坦克。
最後,印軍沒有足夠多的物資來發動另外一場大規模進攻。
其實,打到這個時候,印軍在後勤保障方面的問題已經暴露了出來。
雖然由阿盟國家實施的石油禁運沒有對印度產生太大的影響,印度仍然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買到石油,從美國進口頁岩油,也能花高價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但是在其他方面,印度的問題非常突出。
比如,印軍一直存在彈藥不足的問題。
只是在拉合爾方向上,很多印軍作戰部隊就沒能獲得必要的補給,也就無法在進攻行動中發揮出全部的作戰能力。
當時,甚至連一些主力部隊都沒能獲得足夠多的彈藥。
比如在拉合爾北面,印軍裝甲部隊的主戰坦克,長期只能維持最低限度的穿甲彈,也就是每輛坦克4發,而且這些穿甲彈全都是從其他部隊抽調來的,很多是庫存貨,效能早已落後。
連物資保證都做不到,印軍拿什麼去攻打卡拉奇?
其實,印度當局早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也一直在想辦法解決。
比如,在開戰之後,印度外長就飛往東京,向日本求援,希望日本能夠為印度提供必要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