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
用不掉的炮彈,還要花功夫運回去,根本就沒有那個必要。
關鍵就是,迫榴炮的炮彈根本就不值錢。
按照王棟的命令,作戰部隊在撤下來之前,都得把炮彈用光,免得在撤回去的時候還要處理炮彈。
天亮前,巴希爾向巴軍總參謀部發去報告,已經佔領了查謨。
其實,當時仍熱有一塊地區在印軍控制之下,不過是查謨東面的郊區。
在過去的三天裡,巴希爾也對部署做了調整,讓之前撤下來的巴軍迅速向查謨東面的印軍陣地後方迂迴。
幹嘛?
掃蕩查謨以東的平原地區,控制整個印控克什米爾。
只是,進攻打得並不順利。
到23日清晨,仍然有一部分地區在印軍的控制之下,不過都是在邊境線附近,而且面積並不大。
在總體上,巴軍已經完成了既定作戰計劃。
23日上午,巴基斯坦當局宣佈臨時停火。
當然,是否真的需要臨時停火,還得看印度當局的態度,即印度當局是否咽得下丟掉查謨這口氣。
有點出人預料,印度當局也宣佈臨時停火。
當然,停火時間只有48小時。
在此期間,印度與巴基斯坦將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撮合下,進行第一次談判,準確的說是協商,而且是非正式。
為啥?
雙方依然沒有就停火達成協議,即依然在停火的基本條件上存在很大的分歧。
雖然在戰場上一敗塗地,但是在戰場外面,印度當局依然嘴硬,即依然堅持要巴軍退到衝突爆發前的位置上。
可能嗎?
因為是聯合國安理會的所有成員國機體出面調解,所以印巴雙方都派遣了副外長級官員前往聯合國總部。
其實,這也是巴基斯坦為什麼能夠拖上三天才做出答覆的關鍵所在。
安排談判官員,還是副外長級的官員,怎麼說也要幾天時間吧。
問題是,48小時的臨時停火能談出個什麼名堂來?
只要印度堅持讓巴軍退回衝突爆發前的位置,那就沒辦法談,而且巴軍也未必會駐足於克什米爾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