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論上,這種由以色列提供的穿甲彈,要在1000米之內才能打穿“哈立德2”的正面裝甲。
20多輛T72M確實給巴軍制造了一些麻煩,不過也只是麻煩。
嚴格說來,巴軍裝甲部隊並沒有停下來對付這些藏在掩體裡的印軍坦克。
在遭到偷襲之後,巴軍裝甲部隊立即散開。
隨後,在搞清楚情況之後,巴軍裝甲部隊就呼叫了炮火支援。
遠端炮兵再次投入戰鬥,不過這次打來的不是普通高爆彈,而是專門用來對付裝甲目標的末敏彈。
對付快速行駛的目標,末敏彈還有點吃力。
只是,對付藏在掩體裡面的坦克,那可是相當的厲害。
一通炮擊之後,20多輛T72M全被摧毀。
有趣的是,印軍裝甲兵的傷亡並不大。
根據巴軍提供的資料,在遭到炮擊的時候,大部分印軍坦克兵都拋棄了坦克,躲到了附近的掩體裡面。
顯然,連印軍坦克手都對T72M失去了信心。
受此影響,巴軍的推進速度比預期的慢了一個多小時。
殺到印軍防線前,巴軍才遇到了真正的麻煩。
這就是,那些早就藏起來的“阿瓊2”。
雖然機動性非常糟糕,防護更加糟糕,火力也算不上犀利,但是與俄系坦克相比,“阿瓊2”有一個很突出的優勢。
什麼?
觀瞄裝置比較先進。
雖然“阿瓊2”的觀瞄裝置也是舶來品,但是整合度較高,特別是從英國引進的紅外成像儀。
依靠這套紅外成像儀,“阿瓊2”的夜間交戰距離接近2000米。
因為在此之前,T72M遭到了炮火打擊,所以印軍這次學乖了,沒有在“哈立德2”出現之後立即開火。
等到巴軍坦克衝近,印軍坦克才猛然開火。
在伯坦果德東面的郊區公路上,10多輛“阿瓊2”在第一輪交戰中佔了巨大的便宜,或者說打了巴軍一個措手不及。
當時,場面極為混亂。
短短几分鐘內,就有近20輛“哈立德2”被炮彈命中,而且均有損壞。
因為沒有搞清楚情況,所以巴軍不得不撤下來。
為此,印軍宣稱在這場戰鬥中擊毀了20多輛“哈立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