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環境。
雖然西北地區是印度的核心地區,但是道路交通極為糟糕,即便是國道,通行能力都非常差。
顯然,這決定了巴軍的作戰效率。
最受影響的,其實就是後勤保障。
在伯坦果德,就是因為後勤保障跟不上,所以巴軍才不得不放棄南下的念頭,老老實實的撤了回來。
如果後勤保障能夠跟上,那就絕對不一樣了。
以巴軍的戰鬥力,還有投入的兵力,完全可以避開阿姆利則,直接進軍賈朗達爾,對印軍實施戰略包圍。
真要如此,印度當局恐怕會立即坐下來談判。
當然,如果道路交通條件良好,印軍也不會敗得如此之慘,至少在伯坦果德附近能夠投入更多的兵力。
可見,糟糕交通環境,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天大的麻煩。
要知道,裝甲部隊對後勤保障的要求比步兵高得多,因此在很多時候,決定一支裝甲部隊戰鬥力的,其實就是後勤保障能否跟上,以及後勤保障的力度到底有多大,而不是說能夠投入多少兵力。
事實上,巴軍一直沒有投入足夠多的兵力。
為啥?
就是後勤保障跟不上。
受此限制,巴軍也不可能在印度境內取得多大的成功。
其實,真要比起來的話,印度境內的交通條件還不如巴基斯坦。
受到這麼多的限制,還怎麼打?
由此,帶來了一個非常顯示的問題。
這就是,只要印度不肯談判,戰爭就能一直拖下去。
在伯坦果德戰役結束之後,巴基斯坦當局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其實,在此之前,巴基斯坦當局就有所警覺。
如果不考慮其他的問題,印度當局可以一直把戰爭拖下去,而巴基斯坦顯然不能一直拖下去。
為啥?
這並不是巴基斯坦想要的戰爭。
如果由巴基斯坦做主,這場戰爭根本就不會爆發。
那麼,接下來該怎麼打?
對此,巴基斯坦當局也沒有想明白,或者說一時還沒有找到可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