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這些因素,印度當局必然會把重點放在阿姆利則,透過在阿姆利打一場決定性的大會戰,把戰火繼續燒下去。
為的啥?
顯然是美國與日本的全面援助。
日本肯提供資金,幫助印度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購買武器,也就肯定願意為印度提供更多的援助。
至於美國,只要印軍能夠打一次勝仗,或許就會有所改變。
總而言之,印度當局仍然沒有打算跟巴基斯坦談判,或者說仍然覺得還沒有到需要跟巴基斯坦談判的時候。
為此,印度當局才以新德里收到威脅為由,讓軍方把重點放在阿姆利則。
當然,對印軍來說,這也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為啥?
印度空軍早就被打垮了,根本無法奪回制空權,連提供有限的掩護都辦不到,陸軍拿什麼去攻打卡拉奇?
還有,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的第一大港口城市,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佔領卡拉奇?
哪怕能夠打到卡拉奇,印軍也無法佔領卡拉奇,更別說控制幾百萬平民。
如果在卡拉奇陷入苦戰,印軍的下場必然極為悲慘。
為啥?
拉合爾的失敗就是先例。
別忘了,拉合爾還是一座邊境城市,後勤保障方面的負擔不是很大,印軍基本上是背靠本土作戰。
即便如此,都輸得那麼慘!
卡拉奇距離邊境有100多千米,印軍無法背靠本土作戰,後勤保障更加麻煩,難道就能取得勝利?
按照印軍的判斷,巴軍甚至不會向卡拉奇增兵。
為啥?
在該方向上,巴軍完全可以採用堅壁清野的戰術,利用較大的縱深來牽制印軍,消耗印軍的兵力。
藉此機會,巴軍必然在阿姆利則發動強攻。
真要如此,印軍連回旋的餘地都沒有。
可見,印軍對攻打卡拉奇沒有半點信心。
相對而言,在阿姆利則附近,在本土上作戰,跟巴軍打一場決定性的會戰,並且透過會戰重創巴軍,印軍有更大的把握。
當然,也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