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印度當局還有一定的威信,但是很明顯,即便是印度軍隊,也不再把政府的命令當回事。
這可不是簡單計程車氣問題。
要知道,如果連在後方的印軍將領都沒有了取勝的信心,開始為自身考慮,那麼前線的印軍將士還有什麼可以依靠的呢?
當然,在前線的戰鬥也證明了這一點。
只用了5天時間,巴軍就完成了對阿姆利則的包圍行動。
這個速度,讓巴軍總參謀部都不敢相信。
為啥?
太快了!
按照巴軍制訂的作戰計劃,最快也要用10天才能包圍阿姆利則,而巴軍為此準備了15天的時間。
結果,只用了5天。
當然,這未必是好事。
為啥?
部隊推進得太快,後勤保障跟不上。
雖然印軍的抵抗不是很激烈,但是戰鬥消耗一點都不少,特別是充當先頭部隊的4個裝甲旅。
5天下來,4個裝甲旅消耗的燃油是計劃的2倍!
因為後勤保障跟不上,所以巴軍不得不停下腳步,而且把攻打阿姆利則,準確說是攻打城區的作戰行動推辭幾天。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坦克沒有燃油,還怎麼打?
當然,對退入城區的印軍來說,這絕對不是好事。
巴軍已經包圍了阿姆利則,切斷了所有通往外界的公路,完成了封鎖,印軍別想獲得外來援助。
雖然在此之前,印軍已經做了充分準備,比如囤積了足夠多的糧食,還提前實施軍事管制,但是隻要巴軍的包圍圈還在,那麼城市裡的印軍遲早會喪失戰鬥力,跟拉合爾之戰的結局差不多。
此外,在阿姆利則,就有不少從拉合爾撤下來的印軍。
結果?
顯而易見!
在巴軍完成包圍的時候,印軍計程車氣就已經歸零,而且很多基層部隊的官兵考慮的是如車逃出阿姆利則,或者是如何才能活著向巴軍投降,而不是說如何死守阿姆利則,更不是如何打破巴軍的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