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雙方由各用了3年時間,才在聯合國代表團的監督下,完成了整條軍事隔離區的建設工作。
雖然在主權問題上,印度當局沒有妥協,依然宣稱克什米爾是印度的領土,但是在此之後,印度已經完全喪失了奪取與控制克什米爾的機會,除非再次承擔戰敗的風險,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
此後,談判進入到第四階段。
當然,這個階段根本就沒有關鍵問題。
為啥?
討論的是裁軍。
能討論出個什麼來?
當然,希望裁軍的其實是印度軍事政府。
為啥?
如果巴基斯坦不裁軍,印度就沒辦法裁軍,而現在的印度,最需要的其實就是把有限的資源用到國家建設上去。
也就是說,印度確實有裁軍的壓力。
關鍵是,巴基斯坦需要裁軍嗎?
雖然在戰爭期間,巴基斯坦也做了動員,軍隊規模有所擴大,但是動員起來的其實都是預備人員,在戰爭結束之後就能拆撤,也就不存在需要大規模裁軍的問題,畢竟巴基斯坦的軍事規模本身就不是很大。
也就是說,巴基斯坦當局根本就不想談這個問題。
既然不需要裁軍,那還談什麼呢?
磋商了幾次之後,印度軍事政府放棄了這個話題。
很簡單,如果巴基斯坦依然保持戰前的軍事規模,那麼對印度的威脅就不是很大,仍然得采取戰略防禦態勢。
既然沒有威脅,那還談什麼呢?
到開戰的第178天,雙方終於就所有問題達成一致。
兩天之後,在聯合國安理會十多個成員國的見證下,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全權代表簽署了正式停戰協議。
只是停戰協議,不是和平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