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結束之後的半年內,黃金在印度國內黑市的地位達到巔峰,不過折算下來的價格卻跌到了谷底。
當時,1克黃金只能兌換20千克麵粉。
這是個什麼概念?
1克黃金的價格在40美元左右,而20千克麵粉的價格還不到15美元。
此外,在地下黑市,以次充好是經常的事情。
只是,受到印度軍事政府的嚴厲打擊,很難有辦法把糧食運入印度,更別說在印度各地推銷。
顯然,阿姆利則就是一個缺口。
雲龍看中的就是這一點。
如果能夠透過阿姆利則把糧食運進印度,必然能夠賺大錢,也就能緩解“安固”公司的資金問題。
當然,他也是這麼做的。
雖然雲龍沒有做過相關統計,但是在接下來的3年內,向印度走私糧食等商品成了“安固”公司的主要收入。
至於影響,更加不用多說。
後來,在相關的事情公佈於眾之後,有人做個估計,由“安固”公司走私的糧食幫助至少1億多印度人渡過了難關,不過也掠奪了印度的社會財富,讓印度在過去幾十年裡的積累全部泡湯。
積累?
拿得出足夠多的高價值商品,比如黃金首飾,去黑市換取糧食的,至少都得是印度的中產階層。
在印度,這些人顯然算的比較賦予的。
長達3年的掠奪,直接消滅掉了印度的中產階層。
其實,從根源上來看,由此造成的影響比損失的財富還要巨大。
為啥?
沒有了中產階層的支撐,印度還有未來嗎?
雖然印度的中產階層是極少數,但是對戰後的印度來說,未來的希望,幾乎就全都寄託在了中產階層身上。
中產階層消亡,意味著印度倒退了數十年。
用一些西方社會學家的話來說,戰後那幾年的困難時期,直接讓印度回到了獨立建國前的水準。
這樣的印度,還有什麼希望可言?
當然,雲龍顯然並不在乎這些,畢竟對他來說,首先需要考慮的,還是如何讓10多萬僱員能夠獲得應得的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