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是幹啥的,不就是幹這個的麼。
逛完耳廓狐館,方野問道:“兄弟萌,還想看啥?”
今天看到考拉和熊貓幼崽,大家已經心滿意足了!
更別說還看到了袋鼠的拳王爭霸賽。
其實最有意思的還是狐獴,行為豐富,考拉和耳廓狐雖然也很可愛,不過都在休息。
“隨便逛逛吧,看啥都可以,反正看著動物們悠閒自在的樣子,就感覺很放鬆。”
“看看蝴蝶去?上次在蝴蝶館坐了一會,聽著舒緩的音樂,整個人都被治癒了。”
方野想了想:“去城市動物區逛逛吧。”
“好啊好啊!”
城市動物,是方野構思時間最長的一個主題!
高樓大廈,水泥森林並不是動物的家園,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張,棲息地逐漸減少,在生存本能的驅使下,一些動物也在努力融入城市,希望在城市中找到一個棲身之所。
不過在現代城市的建設中,“以人為本”的概念貫穿始終,從來沒有考慮過動物的需求。
在城市中生活,對於動物來說是很危險的。
鳥類無法分辨玻璃的反射出的景色和真實的天空有什麼區別,一頭撞死,野豬為了尋找配偶闖入城市,在車流和高樓中迷失方向。
還有高速公路、電線杆、水壩、風力發電機,可以視為城市的延伸,是工業文明的結晶。
它們對於動物同樣沒那麼友好,水壩阻擋了魚類洄游的機會,給洄游魚類留出來的魚梯壓根沒什麼卵用,白鱘已經滅絕,中華鱘按這個趨勢下去,再過些年也差不多了。
不過城市動物區主要視線還是集中在城市裡,人們身邊。
就算動物想要融入城市,人也有親近自然的願望,但不知道如何正確地與它們一起生活。
聽說蝙蝠和疫情有關,畏懼驅趕過冬的蝙蝠,給貉喂貓糧,讓貉追著人要投餵,互相攻擊撕咬,影響日常生活不說,讓居民之間爆發激烈的爭執。
其它動物的展館,只要還原它們野外生存的棲息地就可以了,大自然是最好的參考物件。
想種個麵包樹,金合歡樹,弄出來一片瀑布,一個湖泊,有系統建設介面,做到這點並不困難。
城市動物展區怎麼弄,展示什麼,就沒有參考了,很讓人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