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有一座野生動物園> 第752章 綠頭鴨的故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52章 綠頭鴨的故事 (2 / 2)

“哇,好感動!”

保護野生動物,聽上去好像很高大,其實不一定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

只要給它們創造一點有利的條件,就能發生很大的改變,城市也可以變得生態自然。

旁邊的展牌上,放著兩種不同水池的對比圖,它們對於動物的區別和影響。

水池向外,散佈著一些高大的喬木,喬木下面則是灌木和高高的草叢,都是鄉土植物。

高低變化的植被帶,可以增加昆蟲的丰度,為鳥類提供食物,也為從植物茂密地區到開闊地帶的過渡停供了掩護,隱蔽性好,貉、小靈貓、水獺之類的小獸可以在茂密的草叢中進行日間休息。

這些喬木和灌叢,是鳥類停歇唱歌,築巢繁殖的絕佳棲息地,離建築遠,離水源近,食物和飲水也很充足。喬木下的落葉層,不會進行清理,任落葉慢慢腐爛,變成腐殖質孕育生命。

小區綠化帶中間,還有一些空心磚建造的造景牆,上面攀爬著一些綠色的藤蔓,牆體的空腔,也可以作為蝙蝠和鳥類的巢穴。

綠地和道路之間,沒有石頭牙子,這樣小獸在遷徙穿越道路的時候不會受到阻礙。

牆角還有本傑士堆,就是把石塊木頭堆在一起,用摻了本土植物種子的土壤進行填充,種植一些有刺、蔓生的保護性植物,這樣的構造有很多空隙,是小動物天然的庇護所。

方野一邊行走,一邊進行介紹!

小區的綠化帶,都是這樣的佈置。

這樣的環境確實吸引了許多小動物,一路上能聽到鳥兒悅耳的鳴唱,在灌木和樹葉之間飛來飛去。

往前行走,這裡是一片供遊客休息的小廣場,擺著長椅和垃圾桶。

引人注目的是,這邊還有一些姿態各異的貓咪雕像。

有的團成一團,躺在花壇邊上,懶洋洋地曬太陽,有的踮腳站起來,爪子扒在垃圾桶的邊緣,似乎是想看看裡面有沒有食物,有的從灌木叢裡露出個腦袋,左右張望。

網友好奇問道:“這邊是流浪貓的主題嗎?”

方野道:“沒錯!說到城市動物,就不得不提流浪貓。

有人說貓吃老鼠,實際上貓是機會主義的掠食者,老鼠兔子、小鳥青蛙,只要大小合適,它們都可以吃,並不是專門盯著老鼠抓。

有研究人員專門統計過流浪貓的食譜,鳥類佔20%30%左右,不同區域的貓食譜有差異,但是它們毫無疑問是會捕食鳥類的。

無論什麼珍稀的鳥,在貓眼裡都是一塊肉,不像很多人以為的安全無害。”

有人說,那別的動物也吃鳥啊?

但是家貓是由不同屬的野貓馴化、雜交而來,是為人類服務的寵物,已經脫離了自然的範疇。

當它們迴歸自然界的時候,身份不是野生動物,而是入侵物種,和清道夫、巴西龜是一樣的。

野生動物吃鳥不會影響自然平衡,流浪貓會,而且影響非常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