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看向王平安,心想:“不能把我要發動兵諫的事情,提前告訴他,他肯定不敢。而我一旦發動兵諫,殺掉武妖女,皇帝必會和我翻臉,實在不行,我也奉他做個太上皇吧。治兒這孩子沒啥大出息,本來以為他沒有出息,所以正好聽話,可現在看來,他又沒出息,又不聽話。如此一來,還要他當什麼皇帝?不如立了李忠那小太子當皇帝吧,小孩子想不聽我的話也不行!”
心中打定主意,長孫無忌道:“罷了,一切事情,等咱們回長安後,找褚遂良他們商量著辦吧,估計要想剷除武妖女,這事怕是短時間辦不成啊,得從長計議才成!”
王平安連忙點頭,道:“從長計議最好,啥事都慢慢來唄,能不傷和氣,最好不要傷了和氣。”他嘴上是這麼說,可心裡卻想著,等回到長安後,他就去找武媚娘,只要能讓他去封地,不再長安朝廷裡淌渾水,那他就趕緊走,武媚娘和長孫無忌的鬥爭,他可不想攙和。
長孫無忌和王平安兩人各有算盤,心中想的和嘴上說的,全都不一樣。
長孫無忌道:“既然如此,那咱們就準備好回京事宜吧,這次回京,不能說是得勝還朝,可卻也算得上是班師回朝,老夫認為,你應該把所有的侍衛都帶上,還要向阿史那奇缽兒要一隊精銳兵將,用來向長安百姓誇武,讓他們看看,是什麼樣的軍隊,只一出動,就把高句麗給嚇投降了。”
王平安卻搖頭道:“這個,似乎不妥吧?誇武誇的應該是咱們大唐府軍才對,怎麼誇起突厥兵來了,這不是等於在說突厥兵比咱們大唐府兵,還要威猛麼?”
長孫無忌臉一沉,道:“無病,你有這種看法,可讓老夫失望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管是突厥兵也好,大唐府兵也罷,都是天可汗,我當今皇上的臣子,都是他的軍隊,何分你我?”
他頓了頓,又道:“如果你有這方面的顧慮,那也好辦,至多讓突厥兵在進京時,穿上咱們大唐府兵的軍服也就是了。這也算是我大唐教化之功,把原本的蠻夷之兵,變成了王師,這可絕對算得上是功勞一件啊。難不成你還嫌功勞太多麼?”說罷,他哈哈大笑。
王平安心想:“功勞多少,對我來講已經不重要了。不過,他幹嘛要突厥兵進入長安,怕是不象他說得這麼簡單吧?”
王平安問道:“舅父大人,那該帶多少突厥兵進京呢?太少了不好,可太多了更不好啊!”
長孫無忌想了想,道:“你有三千侍衛,這些兵將算不上多,不如再帶五千突厥精兵吧,湊成八千之數。八千虎賁入京,不管是用做儀仗,還是誇武耀威,都是正好之數。”
王平安這才算是稍稍放下心來,八千人確實不算多,而且自己也好管理,不至於出什麼妖娥子。他點頭同意,立即提筆給阿史那奇缽兒寫信,讓他調五千精兵過來,用做帶回長安,誇武之用。
此後,又等了幾日,高句麗的阿史那奇缽兒便把五千精兵派了回來。阿史那奇缽兒得知要這些兵將是用來進長安誇武的,自然不敢怠慢,不但兵將都是挑最高大威猛的,就連戰馬都是挑最好的。
突厥精兵一到,王平安立即把軍需事宜轉交給一名突厥大將,讓他把軍需都送進高句麗,一年半載之內,高句麗就可著阿史那奇缽兒去折騰了。
王平安和長孫無忌則帶著八千兵將,返回營州,取道幽州,往長安進發。
路上,接連收到褚遂良和房玄齡送來的書信,信上所述事情,愈發的嚴重。武媚娘已然開始著手在衛府中安插親信了。就因為李績當初沒有表明立場,和了把稀泥,武媚娘便認為他好欺負,給他加了太尉稱號,把兵權架空,又把尉遲恭給架空了,她已然掌握了兩支衛府軍隊,帶兵的大將軍都是她新收的心腹。這些心腹,領兵打仗不見得有什麼本事,可靠整自己的上司,從而往上爬,卻個個都是高手。
武媚娘又往大理寺安排了人,第一個被升賞的竟然是狄仁傑,因為狄仁傑是她的“妹夫”,因為狄仁傑要娶武小妹呀,實在親戚,當然要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