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短短的幾年時間,月球上就能發生那麼多的變化,簡直是日新月異。
至於境內的環境,更是每天都在改變。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普及,生產力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解放,人口素質的提升,讓更多人願意加入太空探索,以及一些藝術文化類。
“再有兩三年,月球上就能達到第一代移民的條件了。”
林一南感慨道。
現在月球基地中,已經初具規模,宇航員的數量更是達到了三百人。
這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小的村落規模。
如果再加上機器人的話。
已經很像是地球上的小鎮子了。
而且,月球上還出現了幾座工廠,一是食品加工廠,二是木材加工廠。
雖然看起來跟地球上小作坊一樣。
但這就是文明之火。
而且,現在農用機器人中,許多機器人配件,竟然都是透過月桂樹改善過後的木質結構。
農用機器人已經順利的進化,出現了修理機器人,機器人能夠利用有限的條件,對其他損壞的機器人進行修理。
實際上,這種技術在境內早就實現了。
隨著規模化的生產,超級城市已經普遍普及了這種先進的機器人,服務於各個行業。
只是也隨之爆發了許多矛盾。
那就是許多低端的工作,都不需要招人了!
以至於低端產業人口失業。
好在在搞人口培訓,國家會很好的處理這些事情。
只要機器人完全普及,只需要很少的人類控制機器人生產,就能養活境內的十四億人口!
到時候……
真正的大同社會,說不準會真的出現。
而在林一南的構想中。
所謂的大同社會,只不過是滿足人們最基本的衣、食、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