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磐龍新鑄,是叫這麼一個名字啊。”
按照信中說法,望海潮重鑄之時,慕容紫英的確已是百多年後仙身已就。之所以叫望海潮,因為重新熔鑄的主材,乃是柷敔的本命鱗,更傾向於水屬。
至於其他原因,倒是與詞牌名無關。單純是慕容紫英期許將來,執劍之人能有海納百川,包容萬有之胸懷,也算是來自故友的祝福與敦促。
“呵……還是這麼嚴肅。”
望海潮的主材除了鯤的本命鱗。慕容紫英收拾整頓好瓊華遺址,亦將剩下的應龍龍骨拆分了部分,用來熔鍊承載銜燭之龍的鱗片。主要是銜燭之龍的鱗片太少,鑄劍時又不像鯤的本命鱗積蓄百年源能充足,把它們用來作為兼顧五靈之屬的輔材方是最佳選擇。
畢竟,慕容紫英差不多知道望舒羲和在謝雲書這,往後郢雪劍變幻莫測,這一點上由銜燭之龍的鱗片調和五靈,才最好不過。
至於那千年蜈蚣精的妖氣,別說鯤和銜燭之龍,就是跟應龍比那都什麼都算不上。唯獨一絲王朝撥亂反正的氣運,使得這望海潮多了些天地正氣,也算是一件錦上添花的美事。
“磐龍原本就是和瓊華劍閣當中,所珍藏的幾口夏商周、春秋時代的青銅劍一個時代的神劍。紫英就算日後已是仙身,又有古姜國的天地神器鑄爐可用,重鑄只怕亦極為不易……也不知道他現在人在何方,待會兒倒是可以去天權書庫查一查。”
如今相距不過五百多年,慕容紫英怎麼看都不會仙逝。而天界嚴厲的規矩約束,大致也不符合慕容紫英秉性。他應是與徐長卿、傀儡婆婆等人一樣,雖有天仙之能,卻選擇成了駐世之散仙,杳然不知去向。
謝雲書如此作想同時,又將信繼續看了下去,大略提到雲天河二人日後廣遊天下。但因為沒有短壽催命,韓菱紗對長生之道反不怎麼積極,直到晚年與本就無心修仙的雲天河歸隱。
畢竟,求仙之事,一在意願,一看天資。雲天河志不在此,韓菱紗又沒能成仙道。兩人得以延壽下去,逍遙自在卻也不錯。
“……昨天的熟人,今天就不知道去哪裡了,還真是物是人非。”
沒想去深究二人是否還在世,謝雲書純當心裡留一積極念想。這樣一來,算上已經和李憶如見過的柳夢璃,所有故人的情況,謝雲書也都有了些瞭解,總算心下安然。
“呼……先試試劍。”
望海潮的樣式,依然乃是基於磐龍而來,只是劍身上的青龍磐柱刻紋,隱約多了水紋波濤盪漾,反若真龍入海之圖案。
並不知道是否瓊華風格如此,整柄劍比之以前較為細長延展。連帶著望海潮以前劍格龍顎吞柄的造型,也被改成了帶有鯤特質的流線舒緩,宛若魚尾分叉一般。
而它握在手裡不熱不冷,似為永久恆溫,與掌心貼合,確實非常舒適。再加上姜國鑄爐鑄劍,乃是量身定做,與劍主息息相關。謝雲書只是一握,就有種血脈相連之感。
謝雲書本想試著揮一揮,但他剛一運真氣,就見到劍身兩側劍顎,陡然浮現一層細密鱗光。而隨之而起的汪洋浩瀚氣息,使得謝雲書心有明悟。哪怕他什麼招式都不用,只不過輕輕一揮,都不是這一排丹房所能稱受得住的程度。
“還真是一口了不得的神兵……”
不用多想,謝雲書也很確信,慕容紫英這一口劍,應是他的巔峰之作了。畢竟無論鯤鱗還是龍鱗,已經不是靠人力能收集的程度。再加上磐龍本身底子極好,鑄爐更是常人不可動用。這一口望海潮卻是讓謝雲書極為喜歡。
那假如再把郢雪與它相合呢?
“要不要試試殺了魔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