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以不滅火煉得奇丹,並在丹中滲入部分火性,便於將來取天火一行。謝雲書此行目的達成,也沒想在火淵耽擱。
但既然承了陽淵火母的人情,謝雲書略一琢磨,心知火母的體格特異,一年一人獻祭延命的鐵則,並非輕易可改。可透過“反曼陀羅陣”略作變通,卻還不算太難。
“我只能更改一點這一規則。火母每年依然需要補充足夠的命力。這個命力,可以是自身修行得來,也能是取自他人的壽數,或者他人犧牲功力灌頂。具體如何,就不是我能替你斟酌了。”
“總歸還是多謝……族人每每為我犧牲,吾身為火族火母,卻唯有時間而不見。此間折磨,唯每代火母心知。”
六十年一迴圈,浴火重生的過程,或許就是為了削減陽淵火母的心理負擔。否則一年一人燃命為薪的罪孽,可不是常人能夠承受。
意外得到謝雲書這一援手,陽淵火母不由欣喜在心:“往後我定會勤勉修行,以求彌補蘊養聖火命元之缺。”
“禮尚往來罷了。我還有事待辦,不便久留……對了,還得向火母打探一個人的行蹤。”
“何人?”
“佛劍分說。”
封印鎮壓“撼宇神劍”的十煞血魘追魂陣,乃上古兇獸匪遺死後怨血所佈置。欲要順利取得“撼宇神劍”,必須透過衡天峰西南黃泉谷的“苦行巖”考驗。
簡單來說,就是要靠自己的誠心,把一整座苦行巖像拉磨一樣拉平了,忍受肉身血肉折磨之痛,最後才能開啟通往“撼宇神劍”封印的鎖。否則就算強行取劍,也會導致結果失敗。
不過,謝雲書就是個半點都沒誠心的,當然要以“取巧”的方式,“超度”上古旱獸的怨念,之後強毀衡天峰取劍。而在此方神州大地,佛道兩教最為昌盛,其中最擅長超度的無疑還是佛門。
謝雲書口中的佛劍分說,便是佛教三大源流之一天佛尊的親傳弟子,在神州頗享盛名。此人剛直不阿、正氣凜然,倒是個值得信賴之人。
“這……你若是問旁人,我常年避世而居,或許尚不知情。但此人前些年,方因三教法宗一樁公案,渡世斬罪,親手處死了他的師弟。”
“師弟?”
謝雲書沒什麼印象,問道:“哪一位師弟?”
“你可知曉,江湖上如今協助劍謫仙,對抗猂族與天地主宰的佛門滅度梵宇?”
“略有耳聞,還請火母娘娘詳細說來。”
陽淵火母道:“滅度梵宇,乃西域佛境聖地,佛門法宗。梵宇群嶽自古清聖,深具佛緣。古來諸多有道佛者,皆曾在主峰頂上解脫涅槃。後不知何時,竟於該地,生出一株佛輝殊勝之聖菩提。”
“嗯……”
“當時梵宇尚未建立,一眾修佛之人,皆道此聖菩提,乃涅槃佛者超脫因果在此留下的萬佛因,誕果而生。佛劍分說師弟問菩提,亦由此樹化形,是故被稱為——因果之子。”
“這樣聽起來,這人佛緣深厚,出身超凡,應有非凡之緣法,怎麼會勞動佛劍分說渡生斬罪?”
在謝雲書的認知裡,佛劍分說絕不是像一般迂腐的佛者的人,怎麼都不像莫名其妙對師弟下手,不由出聲問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