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還是覺得,這件事不能當成重心來做。
保守不想多養豬的,都是一家之主,或者是家中的老人反對。
覺得時姜一個婦道人家,居然跟人學做生意,實在是有傷風化。
願意多養豬的,都是家裡窮的很,或者是婦人當家做主的。
能多賺幾文銅錢,跟人談生意而已,又有什麼關係呢?
等到里長把全村願意多養豬的人統計出來,那數量也有夠嚇人的。
畢竟,至少有一半左右的人,拒絕養豬,就算養豬也拒絕賣給時姜。
他們這村子不算最大的,不過也不小,足足有八十戶人家。
其中三十戶不願意跟時姜來往,所以就算沒養豬的,也不準備養豬,養了的,也不準備賣給時姜。
剩下五十戶,其中八戶窮的叮噹響,就算想養豬,也有心無力。
還有四十二戶人家,願意養三頭的十二戶人家,願意養二頭的十五戶人家,其他剩下的都只說養一頭試試看。
如此一來,村子裡等於幫時姜養了八十一頭豬。
殺豬陳因為受了時姜的委託,這段時間肉攤上出攤的人,都變成了他的兒子。
時姜給了殺豬陳不少好處,最大的好處,自然就是在他這邊買肉。
若說之前時姜不過是半扇半扇的買,現在都是整頭的買。
不過,只有一個要求,讓殺豬陳給拆骨,再送到她家來。
有這樣的大戶要求買豬仔,還給跑腿費,殺豬陳自然是辦的盡心盡力。
等把時姜的兩個豬圈全都養滿了,殺豬陳感覺自己的腿都細了不少。
這豬圈裡的豬,也不可能是幾天時間,就能長大的。
所以,豬仔的事情辦好後,時姜如同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有心思開始考慮其他了。
李掌櫃給的這五千兩銀子,坐吃山空。
既然李掌櫃的東家是威寧郡王府中的,還有個哥哥是威遠大將軍,時姜尋思著,這東家願意花這麼多錢買這臘腸的方子,恐怕是另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