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不如找舅舅他們幫忙呀!”
慧娘只不過是一個人,東跑西走的收那麥子,還要磨成麵粉,浪費的時間太多。
對時姜來說,根本不差那一斤幾文錢。
不過,這不代表這不是一筆買賣。
別小看這一斤相差幾文錢的價格,幾百斤下來,那差的就是幾百文錢了。
這錢給縣城的米糧鋪子賺,還不如給自家的舅舅掙了。
最關鍵,那麥子磨成麵粉後,剩下的那些麥麩,時姜還有用處。
村子裡時家本家的弟兄們可不少,沒道理時新海當了捕快,慧娘掙了錢,不拉自家兄弟們一把的。
當然,時姜也不會是有血緣關係的就扒拉,而是挑選跟時新海一直有幫扶的那些本家弟兄們。
去縣城做生意什麼的,就算時姜願意,人家恐怕都會有顧慮。
最好的辦法,便是讓他們在村子裡開一個養豬場。
哦,這個朝代的豬還不叫豬,叫彘,沒被閹割過的那種。
平時村子裡的人,也沒幾戶人家能吃上肉。
時姜能吃到,還是因為慧娘想燉點骨頭湯給她補補身子。
當時姜喝到那骨頭湯時,差點就當場給噴出來。
帶著濃重的SAO味,哪裡喝的下去?
最後在時姜拉了時錚再三詢問後,才知道,如今的彘根本沒做過手術,所以,一直是這個味道。
為了能吃上鮮嫩可口的豬肉,時姜一定要把給豬閹割的手術發揚光大。
當然,養豬的前提,得有飼料。
讓舅舅一家去收麥子磨成麵粉,然後麵粉和麥麩都可以賣給她們家。
這樣一來,舅舅他們家能掙到錢,而她們家也有了豬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