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次時家雖然就養了三十頭,可殺豬飯用了一頭,孝敬縣令大人和分給同僚們又用了一頭。
有了這些人的口碑相傳,很快剩下的二十八頭,就賣出去了二十頭。
剩下的八頭殺了之後沒有賣,而是做成了臘腸, 跟那盤面一樣,最適合出遠門的人帶著。
這樣,出門在外,不光有面吃,還有肉吃。
而那些豬的骨頭,被每天燉煮熬成湯, 用縣令大人的名義送到縣城的慈善堂給那些孩子們喝。
對於時家所做的事,縣令大人表示很是滿意。
雖然他算不得多好, 卻也不算是太壞, 把自己管轄的老百姓盤剝的日子都無法過的那種人。
而且,時家做的事,就是在幫他攢好名聲,這種事,自然是多多益善。
為此,縣令大人對時新海是更加的欣賞和給予看重了。
短短五年時間,時姜從八歲長到了十三歲,豆蔻年華,卻已經顯出了少女曼妙的身材了!
而時家,也從普通的人家,變成了如今的富貴人家。
“再有一年,牛大人就會回都城述職。他這幾年的考績年年得優,相信這次回都城,定要升職的。大人的意思, 會帶上我一起去都城。”
因為有時家幫襯的緣故,牛縣令特意在這邊縣城又多留了三年的任期。
這五年裡, 縣城被治理的繁榮昌盛,老百姓們也算是衣食無憂。
再加上時姜幫牛縣令積攢的好名聲,讓他即便遠離都城,可都城那邊依舊還是知道了他在自己管理的縣裡所做的一切。
這讓坐在寶座上的皇帝,很是欣慰。
畢竟,牛縣令的族叔,可是工部侍郎牛犇。
雖然兩個人的血緣關係其實有些遠,牛縣令算是牛家的旁支,而工部侍郎牛犇是牛家的嫡系。
若是牛縣令做出什麼不好的事,牛犇自然不會認下這個旁支的侄子。
可牛縣令所做的是好事,名聲都傳到了都城,那自然就是全牛氏家族上下的榮譽。
皇帝讚揚牛縣令的同時,牛犇也自覺臉上有光。
既然是自家侄子,那自然是要拉拔的。
這也就有了剛才時新海跟慧娘所說的這番話,牛縣令這次任期滿後,就會回都城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