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小工師嚴格檢查監督外,後面工序的工匠,亦要對前面工序製作的半成品進行監督。
比如組裝箭支的工匠,要留意箭頭、羽毛、箭桿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發現不符合要求要及時告知、挑選出來,如果不這樣處理,會有相應懲罰措施。
子嬰親眼目睹著作坊內那繁忙場景,一支支箭支成品比五天前更快製作出來,心中高興。
然而,他發現,有部分工匠神色非常難看。
“大王!”
有個中年工匠停下手中工作,向子嬰說話,他是鼓起很大勇氣,才敢於向大王開口。
該工匠道:“製作之法跟以前不一樣了,更快做好一支箭了。可作坊不需那麼多人了,再過數日,小的就不能在這幹活了。”
說出這些話後,他害怕起來,害怕大王責怪。
普通平民百姓,對君王往往存在畏懼心理。
鍾衛忙解釋道:“大王,本作坊所需製作箭支數量,上頭有定量,只要每日製作一萬支箭即可。流水線製作,效率提高了,只需原本工匠510人,現只需305個工匠就可完成。多出來的205個工匠,微臣沒活給他們幹。”
原來是這樣,這是好事,是子嬰樂於看到的。
子嬰讓鍾衛把全部工匠都集中起來,再朗聲道:“這裡沒活幹的人勿須擔憂,寡人會妥善安排。你們可以去種地,官府會發放農具、種子,教會你們如何種地;也可以去從軍,殺敵立功獲得爵位。”
大王親自說有安排,富餘的205人都沒有意見。
子嬰再說道:“改為流水線製作後,可製作出更多箭支,諸位高興否?”
工匠們不做聲,就算生產效率提高了,他們的待遇還是跟原來一樣,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子嬰掃視現場一遍,看著那呆呆站著不出聲的工匠們,知道他們所想。
子嬰朗聲道:“留在此作坊的諸位工匠們,你們日後可領取的糧食,比以前增加二成。”
秦國的工匠,官府包吃住,待遇以所領取的糧食來計算,偶爾還有肉類、醬料等。
秦國嚴禁私自出售主糧食,工匠如果要領取錢幣,必須少領取相應數量的糧食來折扣。
不過,工匠們要養家餬口,領取的糧食要給家人食用,能富餘出來的糧食不多。
普通工匠的家庭,一般也是僅能溫飽,日子過得跟農民差不多。
“謝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