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行,連續數次都射不準!”
“你還過得去,但還不夠準!”
騎兵們一個個射出手中箭支,駱甲在監督著,從中做出評判,要是表現不好的要挨批。
“大王駕到!大王駕到!”
朗衛的快馬向這裡奔來,提前一步做出通知。
大王來了!駱甲和士卒們都興奮起來。
駱甲大聲道:“大王來看望我們了,排好隊伍!”
不久後,官兵們看到,秦王車駕在朗衛的拱衛下向這邊而來。
“拜見大王!”
王駕抵達後,官兵們齊齊行軍禮。
王駕停下,子嬰從車上下來。
駱甲快步向前,恭敬作揖道:“末將拜見我王!”
子嬰看著這個一年多未見的臣子,駱甲比以前黝黑了一些,看上去精神狀態更好。
子嬰問道:“騎兵練得如何?”
駱甲道::“稟大王,按照計劃,每年新操練一萬五千騎兵,末將到隴山以來,共操練有兩萬騎兵。”
子嬰點點頭,以肯定他的成績,說道:“寡人需要十萬騎兵,有勞駱卿和李必了。”
隨即,他再觀察四周,放眼望去,坡緩谷闊,山頂渾圓,山脊起伏。
這裡,是山與山之間的草地。
子嬰再觀察著騎兵士卒們,每個士兵挺直腰桿站著,右手牽著馬韁,個個都精氣神十足。
這些士兵跟普通兵種不一樣,自從被挑選為騎兵後,就一直都在軍中訓練。
秦軍騎兵,並不是從軍後直接是騎兵,而是從步卒中挑選出來。
十六七歲的男丁,在參加完冬訓後,從中挑選出一部分成為騎兵。
十八歲至三十歲步卒中,也會挑選出一部分成為騎兵。
其中,擁有一級爵位“公士”或二級爵位“上造”的,作為優先考慮。
在兩萬騎兵中,約兩成有爵位,他們或是自己立軍功封爵,或是子承父爵。
因為一直在軍中訓練,無法在家裡種地,挑選有爵位的人成為騎兵,本身可以領取俸祿。
秦漢時一石為現代六十斤,公士爵位歲俸五十石,相當於一年領取三千斤糧食,上造爵位歲俸比公士多一倍。
有歲俸領取養活家人,士兵一直從軍,即使家人少種地亦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