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翼騎兵主要作用是警戒,防止有敵軍從兩翼或背後發動攻勢。
在不懂兵事的文官們聽起來,覺得韓信很會用兵。
而許多武將知道,這是秦軍比較常用的防禦戰法。
韓信最後強調,這是普通防禦作戰之法,同樣需要根據臨場戰況隨機應變。
有些文官還想知道,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如何變換陣型應對。
不過,子嬰不給文官提問機會,這種非常專業、高超的指揮技巧,豈能隨便公開說出來。
從半年前開始,韓信和王元都分別練兵,分開在不同地方操練兵馬。
半年後訓練有成,子嬰帶著臣子們前來觀摩檢驗。
隨後,子嬰下令,讓韓信指揮演練。
首先是陣型變換。
韓信去到陣型後面的指揮車,熟練地發出各種命令,方陣的陣型在韓信指揮下不斷變換調整,時而嚴陣以待,時而做出攻擊姿態。
每發出一道命令,都有傳令兵大聲傳達命令,士卒們迅速進行變換,命令執行迅速,從未有拖泥帶水。
當擊鼓進軍時,長矛兵以密集的隊形衝在前面,士兵們殺氣騰騰,作出相應攻擊動作,彷彿前面是敵人,是軍功。
當鳴金收兵時,士兵們撤退有序,退而不亂。
韓信坐鎮指揮車,始終以最有效的方式調集著內部組織資源。
目前,秦軍兵力構成有兩種。
第一種是常備兵,數量為十八萬,其中十二萬駐守在各關隘、城池,三萬五千為機動兵力,剩餘兩萬五千為在隴西操練的騎兵。
韓信和王元所訓練的部隊,來自於機動兵力。
除了常備兵力外,其他年滿十五歲的男丁,秋收後全部接受訓練,確保戰時被徵調後,能立即投入作戰。
文官們還看出了一個顯著的變化,每一匹戰馬上的馬鞍,馬鞍前後凸起,跟以前馬鞍大不相同。
後來得知,這叫高橋馬鞍。
在演練中,子嬰看到了大秦的威武之師、雄壯之軍。
在秦軍制式武器中,青銅武器和鐵製武器皆有,等掌握炒鋼法後,打造出鋼製兵器,秦軍對敵優勢將會很巨大。
重新一統天下,是子嬰的夢想,是奮鬥目標。
鍊鋼術已試驗研究到一定程度了,其它武器也得陸續發明出來。
子嬰接著要發明的是連弩,首先是諸葛連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