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候乙道:“直接衝過去,跟他們大戰一場。”
軍候丙道:“敵軍武器差,五千也打不過我軍三千人。”
韓信卻有自身的想法,他說道:“夜郎國蠻夷,喜歡在山裡跑,要是打不過就跑,我們能斬首多少人?能有多少軍功?能斬首兩千否?”
對於軍功爵,秦國無人不垂涎,要是野戰中斬首兩千,那就是達到盈論標準(獎勵條件),參戰部隊所有人都能計算軍功。
只聽韓通道:“本校尉決定,由我帶一千人正面出擊,跟敵軍纏鬥,吸引敵軍注意力,趙軍候率部下悄悄繞過這座山,摸近敵軍左翼;李軍候率部下從這邊繞過去,摸近敵軍右翼。你們兩部要注意,別被敵人發現。兩部都到位後,聽我的訊號向敵軍發起猛攻。三路同時發起猛攻,定能斬首敵軍一半以上。”
三名校尉隨即興奮起來,都覺得這個主意好。
韓信在秦國已是大名鼎鼎,他在朝堂上跟大臣們大談用兵之道,連國君和大臣都被折服,秦軍上至將軍,下至普通士卒,無人不知。
命令正式下達,兩個軍候各帶本部士兵,分別從左右兩邊行動。
韓信帶著一千人向前行進。
敵軍發現秦軍正前方有秦軍靠近,警惕起來。
韓信和一千士卒走到山下,擺出進攻的架勢。
敵軍發現秦軍只有一千人左右,決定跟留下來秦軍作戰。
在這一千秦兵中,分為三個兵種,分別是弩兵五百,戟兵和長鈹兵各二百五。
弩兵在前,戟兵、鈹兵在後,緩緩向山上前進。
弩兵們手中的弩機已上弦,隨時射向敵人。
這裡草木茂密,要是有人蹲下躲在草叢中,不易被發現。
不過,對面的敵人沒有刻意躲起來,大批弓箭手向秦兵壓了過去。
“嗖嗖嗖”的箭矢聲密集響起。
居高臨下的敵兵向秦兵射箭了。
他們裝備的是弓箭,沒有弩箭,夜郎國的技術比秦國差得遠,連弩機都不懂得製作,也不懂得治鐵,只能是技術比較落後的青銅兵器。
秦軍弩兵同樣射箭還擊。
這座山不算高,秦軍弩箭射程遠於敵軍弓箭,弩機上有望山刻度瞄準,再加上秦兵訓練有素,即使是從下往上射擊,跟敵兵對射起來,並沒有落下風,雙方互有死傷。
由韓信指揮計程車卒,只是佯裝進攻,架勢做得十足,卻又不是真的要猛攻,每次佯裝進攻時,又佯裝被敵軍弓箭兵擊退撤下來。
敵軍也有過進攻,在秦軍弩兵三段擊射擊下被擊退。
韓信雖然是第一次指揮戰鬥,卻能沉著冷靜,對自己很有信心。
雙方僵持了半個時辰,秦軍折損了近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