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有戚宗、孟舒、田叔等人;
齊軍有灌嬰、夏侯嬰、柴武、丁復、王吸等人。
韓軍有田集、馮欄、舒印等人。
李左車道:“匈奴跟我們合作,我們在匈奴地盤上運輸糧草,安全自然不會有問題。離開草原再往南,是秦國西邊,我們還要在繞到隴西郡南邊,需防備秦軍襲擾糧道。”
灌嬰道:“李將軍,匈奴人善騎射,出兵十萬跟我們一起,如若由匈奴人保護糧道,何懼秦軍偷襲。”
孟舒道:“可匈奴人不歸李將軍管,他們喜歡劫掠,恐不願意做這等無獲利之事。”
王吸道:“那該如何是好?”
夏侯嬰道:“廣武君頗有李牧將軍之分,或許已有對策。”
李左車指著地圖上的蕭關,說道:“若秦軍襲我糧道,需從蕭關出兵,我們先派兵攻打蕭關一兩日,讓秦軍全力防守,然後在蕭關外駐紮,建造營壘,在營壘前遍佈鐵蒺藜、陷馬坑,使得秦軍無法出來,可保糧道無憂。”
田叔道:“廣武君妙計,有廣武君領兵,這次定能滅秦。”
田集道:“廣武君指揮排程,張丞相很放心,韓軍會服從軍令。”
韓國有軍功爵激勵官兵,他率軍出征,聽命於李左車,覺得失敗機率很低,這就是來撈軍功的。
他是張良提拔起來,是張良絕對心腹,皇帝密詔讓他得勝返回後,把兵符給皇帝。
田集毫不猶豫,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張良。
戚宗道:“廣武君乃大趙棟樑,由廣武君領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柴武想到了一個問題,說道:“可我們不熟悉地形,秦軍熟悉地形,這點對我軍不利。”
李左車道:“我和張丞相,很早就考慮到這點,在趙國和韓國內部,專門尋找出原本在隴西、漢中西部之人跟隨大軍,到時候讓他們帶路。”
秦國一統天下後,向關東派駐了許多秦地官吏,不少秦地士兵也駐紮在關東各地。在六國復國起兵後,有家在隴西一帶的官員或士兵被趙軍、韓軍俘虜,這些人無法再回到家鄉,只得在趙、韓等地重新娶妻,落地生根,為所在國家效命。
在數個月前,有幾十個這樣的人陸續被找出來。
丁複道:“如此一來,我們的勝算更大了。”
兩天後,冒頓調派的十萬匈奴兵前來跟聯軍匯合。
這十萬匈奴兵,由右賢王拔託耶率領。
四十萬軍隊浩浩蕩蕩南下,再加上糧草運輸隊,無邊無際。
根據冒頓的要求,匈奴兵每天的口糧需由聯軍負責。
多了十萬人,聯軍糧食消耗又增加了不少。
韓、趙、齊三國,都對巨大的糧食消耗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