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內,除了有書架書籍外,還有一個劍架,劍架上放著一把劍。
在書房正前方牆壁上,掛著天下地形圖。
隨後,子嬰跟王家兄弟坐下交談。
將要談論的是正事,王夫人和王夢思不便參與其中,不在書房內。
三人坐下後,王元主動說道:“大王,眼下是大秦最為危急之時,短短兩年損失五十萬兵力,軍心低落。幸好我王誅殺趙高,整頓朝綱,必能激發兵士之鬥志。眼下,以項羽為首之聯軍,夾著鉅鹿一戰大勝之餘威,殺向關中,兵鋒正盛,誠不可與其爭鋒。”
子嬰此番前來,固然是要帶上王元一同出征,更是要初步瞭解其才能。
他說道:“大秦危局如何破解?寡人願聞高見。”
王元道:“守,堅壁清野,守好大秦所有關隘險要之地。函谷關、武關,只要確保守關武將不叛變,敵人短時內難以攻破。黃河天險有三個渡口,還需再派兵固守,修築防禦設施。”
子嬰道:“愛卿覺得,該守到何時?”
王元對此已成竹在胸,說道:“稟我王,以項羽為首之聯軍,兵力在六十萬至八十萬,每日糧草消耗甚劇。中原經歷戰亂,人口大減,莊稼耕種受到破壞,難以長年累月供應七八十萬大軍。敵軍定會從函谷關、武關,又或者以黃河作為突破口發動攻勢。若久攻不下,長期對峙,士氣定會衰竭。臣認為,關東聯軍最多隻能支撐兩年,定會糧草不濟。這兩年,乃保衛大秦之關鍵。”
王元只區區十六歲,就分析得頭頭是道,子嬰越聽越高興,他現在就缺有才能的臣子。
古代人早成家,更早挑起重擔,比現代人成熟得更早。
歷史上的李世民、霍去病,都是十六七歲從軍,年紀輕輕就建立戰功,成長為出色的統帥。
李世民幼時聰明機智,高明的見解非常深遠。
眼前的王元,年紀輕輕有如此見地,雖是極為難得,亦還屬於正常現象。
子嬰再考考王元,問道:“我大秦,是否還有重新一統天下之可能?”
對於這方面,他有自身的見解。
秦國要重新統一天下,肯定不會像歷史上劉邦只花了四年時間就打敗項羽和各個諸侯國那麼簡單。
歷史上的楚漢之爭,因為項羽分封不公,大部分諸侯都對項羽不滿,有些還甚至反叛項羽,這給了劉邦或聯合、或逐個擊破的機會。
而現在秦國的形勢不一樣,原本被滅國的各個諸侯起兵反秦、復國,他們以項羽為首,團結起來共同對付秦國,如果秦國沒有被滅亡,劉邦和其他諸侯,暫時不會跟項羽產生大的矛盾衝突。
秦國若要重新統一,必定艱辛得多,甚至會比嬴政一統天下更為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