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王元軍團已經對邯鄲的敵軍形成了合圍的態勢。
皇帝抵達南邊最前線,王元已經知曉,他把戰局最新情況寫下來,派人先皇帝報告。
————————
齊國,臨淄。
七月底這天,劉邦正在跟戚懿、劉如意吃飯,郎官匆匆前來。
“陛下,酈商將軍派人前來,說有緊急軍情稟報!”
戚懿笑道:“陛下,肯定是趙地勝利的捷報,張子房如此好計謀,秦賊肯定上當了。”
劉如意高興道:“父皇、母妃,打了勝仗,得好好慶賀一下。”
劉邦露出慈祥的笑容,讓那士兵進入稟報。
“啟稟陛下,我軍敗了!”
頓時,劉邦、戚懿都震駭了。
“陛下,大批秦軍突然從北邊南下,樊噲將軍戰死了,曹參將軍處境很危險……”
劉邦熱情期盼著勝利,他和蕭何、張良都認為,勝算非常大,沒想到卻是這個結局。
他沒心情吃飯了,立即把張良、蕭何召入宮中。
兩人得知這個情況後,同樣震駭了。
張良道:“陛下,事到如今,唯有全力保衛齊國,酈商將軍還能把十餘萬兵馬帶回來,齊國再徵召年滿十五歲男丁從軍,還能有數十萬兵馬。”
蕭何卻連連嘆氣,說道:“縱然這樣做,除非南邊的項羽能打敗韓信,否則獨立支撐不了多久。”
三人都知道,彭城局面對項羽不利。
經過商量決定,把年滿十六歲以上男丁全部徵召,全面備戰,守衛黃河防線,守衛各處險要之處,也密切留意項羽那邊的戰況。
從今天開始,劉邦、蕭何根本無法再修心養性了,兩人真是因為聽從了太醫的建議,年老了還能保持健康。
張良每天心情沉重,他清楚明白,大勢已去,全面失敗只是時間問題,他是萬萬不能接受投降暴秦,寧死不降,在齊國保不住的情況下,如果有可能,他還希望到北邊投奔冒頓,藉助匈奴之力對付秦國。
————————
邯鄲北部,秦軍大帳,王元接到了曹參派人送來的戰書。
曹參跟他約戰,王元淡淡一笑,曹參急於求戰才會這麼做,他才不會那麼傻,他提筆回覆:“不戰,直至你們軍心瓦解、糧草耗盡為止,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降,不投降就餓死你們!只要投降,不僅沒有性命之憂,還會得到朝廷善待。”
要是曹參不投降,那就困死敵軍,敵軍糧道被斷,被包圍了,僵持越久對秦軍越有利,要是跟敵軍決戰,固然能戰勝敵軍,自身也會有一定傷亡。
皇帝沒有要求王元速戰速決,這是最大的保證。
————————
齊軍大帳,曹參接到王元的回覆後,十分無奈。
如果是突圍找縫隙東撤,秦軍半路攔截,只會落得全軍覆滅。
曹參、趙豐兩人,在大帳裡喝酒,借酒消愁。